不断创新拓展 上好“行走的思政课”
本报记者 吕汉富
把理论学习融入特色活动,用“行走的思政课”悉心教育引导团员和青年,把握学生脉搏,不断创新拓展,广泛利用新媒体,开创思想引领新局面……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团委组织宣传科副科长林洁10余年来始终钟情于共青团工作,先后获得山西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大同市教育系统“优秀共青团干部”、大同师专“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构建立体化学习模式
工作中,林洁坚持聚焦主责主业、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悉心教育引导青年,始终明确青年工作的政治属性。她积极组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争做时代新人”等主题团课、团日活动,引领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同时,林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政治理论基础,研究制定方案,明确了“大一新生原原本本读原著,大二大三学生读原著+学习研讨”的工作方案,并精心组织实施。她还经常深入团支部进行指导、开展座谈,构建了 “个人自学+团支部讲学+学生会领学+‘青马’学员研学+新媒体辅学+实践促学”的分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模式。
为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林洁采取每周通报学习情况的方式对各支部的学习进度进行推进督导。她还通过主题团日、团课、示范宣讲等形式,组织团员和青年开展理论学习,畅谈感受、促进思考。此外,她还组织“青马工程”学员组成宣讲团到支部进行宣讲,组织校、系学生干部开展读书班,采取自学、领学、讲学、研讨等方式进行学习。对全校团员和青年分层、分级、分类进行一体化思想引领,鼓励团员和青年把理论学习作为淬炼理想信念的必修课、素质提升的基础课、政治体检的实践课。
全力筑牢网络主阵地
为让学生走出课堂,把理论学习融入特色活动,上好“行走的思政课”,林洁积极组织学生赴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和校史馆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此外,林洁在微信公众号“青春同师”推出有声书栏目,传播正能量,确保全校团员和青年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奋进力量。
自从事共青团工作以来,林洁始终保持团干部应有的青春活力,注重学习思考,不断创新拓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炼了工作能力。
林洁发现,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随时表达自己的心情,以及对当下生活和热点事件的思考与看法。但有些观点往往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更没有认真编排,其中不乏消极、颓废甚至错误的内容,对于青年的思想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她积极探索新媒体和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契合点,利用新媒体筑牢网络主阵地。
积极打造新媒体矩阵
林洁以学校“两微一抖一站”为主阵地,各级团组织、各学生组织新媒体平台为支撑,着力打造校园共青团新媒体矩阵。她从“学生关注什么”这一关键问题出发,加强传播内容的统筹策划,准确把握学生需求,推出了一系列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媒体作品。学校团属各类新媒体平台累计关注人数突破1.5万人,微信公众号“青春同师”影响力指数不断增加。
林洁策划的栏目《团团采访》聚焦校园热点话题,精准把握当代青年价值取向,设计话题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其中,实现思想引领和价值传播。她还将学生们录制的朗读音频在在微信公众号“青春同师”进行展播,引导青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学习,提升综合素质。目前,已累计推送100余期,超6000人次参与。
林洁深入挖掘校内外勤学上进、热心公益、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加大人物专访、视频直播等正面宣传力度,打造了《十佳青年优秀事迹展播》专题;组织创作了“‘青春之声越百年’喜迎党的二十大红色经典诵读优秀作品展播”“党的二十大原文诵读活动”等新媒体作品,赢得了学生的广泛认可;主持的项目《“微时代”高校共青团新媒体育人计划》被认定为山西省职业教育铸魂育人计划项目特色文化育人品牌。
林洁表示,今后,她将一如既往,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砥砺奋进,以最佳工作状态为助力团员和青年成长成才、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