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文旅市场热度攀升亮点纷呈
本报记者 任小芳
今年五一假期,太原市文旅市场继春节“开门红”后,再次迎来客流高峰,文博游、古建游、自然游热度延续,旅游市场呈现繁荣火爆局面。太原市主要景区采取延时闭园、增加夜游活动等举措,丰富市民和游客的旅游体验,不断擦亮“唐风晋韵·锦绣太原”金字招牌。5月7日,记者从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五一假期,太原市主要景区、博物馆、公园、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共接待游客616.0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8.4%;门票(营业)收入9361.74万元,增长10.1%。
市场繁荣火爆 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旅游人次收入“双增长”。五一假期,太原市主要景区、博物馆、公园、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共接待游客616.0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8.4%;门票(营业)收入9361.74万元,增长10.1%。
旅行社业务大幅增长。假日期间,全市旅行社组织国内游团队1046个,18766人次;接待国内游团队999个,17359人次;接待入境游团队84个,2651人次;组织出境团队16个,477人次。
酒店订单位列上升榜单。根据携程发布的数据显示,假期首日,太原市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68%,在五一假期境内酒店热门目的地上升榜单上位居第一,成为游客计划争相打卡的网红城市。从每日接待游客量来看,5月1日至5日,全市分别接待游客108.7万人次、138.6万人次、143.7万人次、120.7万人次、104.39万人次,日均客流为123.22万人次。
美食美景人文备受青睐,古建古城迎来客流高峰。全市各景区、文博场馆、旅游休闲街区推出了各类线上线下的文旅活动、陈列展览,迎接全国各地游客,感受历史文化魅力,满足亲近自然、文化探索、家庭休闲、社交打卡、教育研学等多元出游需求。从重点监测A级景区的游客接待量来看,晋祠天龙山景区作为新晋5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8.3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游客在参观古建的同时,还能够沉浸式参与国风曲目演奏、诗词互动等活动。太原植物园的牡丹和郁金香进入花期,并开放了绿地露营,吸引了大量亲子游客,累计接待游客19.8万人次。太原古县城为游客带来多场精彩演出,累计吸引游客16.07万人次。太原动物园累计吸引游客16.68万人次。蒙山景区举办了“古今穿越”文化盛宴,为游客带来国风舞蹈、民谣Live、梦幻灯影秀等活动,累计接待游客达6.8万人次。
构建夜游夜赏夜购业态,游客夜间消费满意度高。为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晋祠天龙山、太山、蒙山、双塔博物馆等景区博物馆均延长开放时间,部分景区还开展了夜游活动,丰富游客的新体验。与此同时,钟楼街、食品街、晋阳里、中正天街等特色街区凭借“时尚感”“人间烟火气”,成为太原假日夜间经济亮丽的一道风景线。钟楼街日均客流达到10万人次以上。
外地游客占比稳步上升,中青年游客为出行主力。从游客来源地来看,太原市以外游客占比上升,市内游客占比为26.61%,市外游客占比达73.39%,较上年同期增长0.91%。省外游客占比为35.7%,较上年同期增长1.44%。从年龄结构看,中青年群体仍为假期出游“主力军”。
文旅消费动能不断释放,烟火气性价比成消费关键。从游客的消费偏好来看,太原市游客呈现出 “消费观念较为理性、追求休闲的购物氛围、偏好地方特色特产、消费看重性价比”的消费特点,整体呈现追求“烟火气”与“性价比”。
节日氛围浓厚 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全市各景区、历史文化街区、剧场、文化场馆等举办了近500项文旅活动。各级公共文化场馆以“文化+科技+惠民”为引擎,构建起“覆盖城乡、触达万家”的文化服务网络,累计开展阅读推广、非遗体验、文艺演出等活动191场;省城各剧场推出精品演出57场;开展免费送戏下乡惠民工程、稀有剧种(太原秧歌)公益性演出等18场;文博场馆在线上线下开展56项文化活动、157项陈列展览。
赏花经济绽放活力。市属公园活动亮点频出,花卉文化双线并进。假期共接待游客334.8万人次,同比增长1.56%,打造集赏花、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盛宴。
全市文旅、文博系统以展示、展演、展销的方式向市民和游客充分展现了太原的非遗保护成果,受到市民和游客的欢迎。举办了“晋文采·赶大集”2025年山西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产品采购大会,以非遗展示、文艺演出、惠民消费为核心,打造集文化体验、旅游推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盛会。同时,晋祠博物馆、太山博物馆、双塔博物馆、太原植物园等景区也向游客奉上了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盛宴。
全市文旅行业不断推陈出新,组织开展了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的文旅宣传推介,紧抓假日文旅窗口期,趁势发布了7条旅游线路,邀请广大游客感受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时尚的融合。
延续放大《黑神话:悟空》的效应,持续打造文旅热点,丰富游客体验,开展了“跟着悟空游山西”线下副本太原打卡升级版活动,在9个景区投放打卡装置,线上打卡与盲盒抽奖,吸引游客参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