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1344工作堡垒”做好新时代青年科研人员思想政治引领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王新钢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青年是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具有生气的力量,承载着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新时代加强对青年的思想引领,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本文分析了中辐院青年科技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中辐院青年科技工作者思想状况现状,结合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提出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青年科技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及实施路径,总结了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科研院所;青年科技工作者;思想引领
一、做好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引领青年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这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新时代青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见证者和受益者,无论是攻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还是应对外部风险挑战,都需要青年发扬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做好新时代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培养造就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的现实需要,对于帮助青年员工解除思想困惑,端正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青年在不懈地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辐院青年科技工作者思想现状
为摸清中辐院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现状,课题组面向全院35岁以下青年员工发放了“青听心声”调研问卷,参与总人数833人,占全院青年人数的90.8%。其中25-30周岁386人,占46.3%;大学本科学历631人,占75.8%。
图1.参与调查问卷年龄构成
图2.青年科技工作者对待政治理论学习态度
从整体上看,中辐院青年员工的政治素质较高,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乐观,阳光进取,对自身职业规划较为清晰,能够积极对待政治理论学习,主动思考并尝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生活状态满意度及幸福感指数较高。
三、面临新形势新挑战
当前,新时代背景下各国竞争日益激烈,作为我国辐射防护领域唯一一家综合性科研院所,中辐院青年科技工作者面临着当下科研任务高要求与自身专业知识储备“匹配偏差”的问题。近三年,中辐院每年招聘应届毕业生50余人,在思想政治引领方面,单一的思想引领工作方式、简单的说教式工作模式、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中辐院地处山西省太原市,所处地域整体民风淳朴,思想较保守,而青年更加注重个人权益的诉求,个性化标签比较鲜明,社会整体包容度尚显不足。
四、总体思路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搭建“1344工作堡垒”,即以培养造就一支助力中辐院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青年队伍为目标,履行好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三项职责使命,深入实施“青春铸魂、青春建功、青春护航、青春强基”四大工程,打造“成长育才、创新研发、关心关爱、社会公益”四大特色品牌,推动青年工作提质增效,动员引领科研青年擎旗奋进、挺膺担当,干事成事、争创一流。
图3.中辐院“1344工作堡垒”
五、实践探索做法
(一)实施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青春铸魂工程”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入职为起点,邀请院党委领导讲授“第一课”,基层党组织书记为青年员工讲授主题党课,适时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中核集团“青锋计划”“年陈文化”等优秀青年代表开展团课分享,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大讨论;充分用好党建带团建机制,稳妥有序推进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学习宣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利用“青马工程”培训、座谈会、青年沙龙等形式开展互动式交流;注重氛围营造,统一楼宇标识、工作证、IP产品等隐形氛围,各研究所设立企业文化墙、先进人物宣传栏,潜移默化引导青年认同该文化理念;开设“青年大讲堂”“团干部上讲台”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零距离引导青年员工读原文、悟原理,分享各自专业领域知识,增强青年员工的融入感和代入感。
(二)实施强化服务大局的“青春建功工程”
以“工作迫切需要,青年力所能及,团建特色鲜明,实际作用突出”为宗旨,充分发挥共青团为党育人的作用,定期开展青年员工核心专业基础知识培训,邀请新入职青年员工对个人职业发展开展主题座谈交流,明晰个人技能、技术发展渠道,厘清现有平台和晋升规则,尤其在论文选题、专利申请、注意事项、利益保障等方面予以指导;牢记“国之大者”,聚焦主责主业,积极参与创新创效、“五小”竞赛等活动,利用青年英才项目、院青年基金及国际人才交流输送,多途径为青年人才扩展培养渠道,鼓励跨学科专业与人事隶属关系联合组建,破除“人才孤岛”现象,构建轮岗交流、双向促进机制,促进青年员工在科技创新、市场开拓、安全生产、保密质量等领域交流专项成果和经验做法;瞄准特殊定位,创新机制,大力实施人才资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以高端人才为引领、高潜青年骨干人才为核心的团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实施关心关爱青年的“青春护航工程”
把联系和服务青年作为工作生命线,聚焦青年“急难愁盼”现实需求,创建“书记有约”品牌,利用1对1面谈畅聊心事,充分掌握青年员工思想动态,做到每月一次电联、每季度一次面谈、每年一次座谈交流,形成“解决清单”年报工作机制;统筹群团力量,结合情人节、七夕节等时间节点,每年组织参与不少于2场大型联谊交友活动,拓宽青年员工朋友圈;充分发挥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效应,引导青年积极参与公益服务和社会实践,吸引和带动青年广泛参与各类社会服务;利用“青年之家”资源,鼓励和支持青年开展各类文体健身活动,培养青年健康阳光的兴趣爱好,带动青年提升身体素质。
(四)实施夯实基层组织的“青春强基工程”
全面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团组织设置,做好两级团组织换届改选,用好“团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手册”、智慧团建系统平台,推进团支部达标定级,从严推优入党,探索集 “考察”“考试”“考核”三位一体的推优程序;加强对团干部,特别是新任团干部的理论培养和实践锻炼,利用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资源开展好任职培训和任期轮训,增强团干部之间的交流,提高团干部的履职能力;充分发挥团员模范作用,鼓励团员主动成为山西志愿云注册志愿者,每年主动参与“雷锋月”等志愿服务活动,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良好形象。
六、取得的成效
(一)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打造以上四大工程,形成青年思政工作“成长育才、创新研发、关心关爱、社会公益”四大品牌,青年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青年的信仰、信念、信心大大增强,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气神更加提振,为推动院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思想氛围、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二)广大青年推动攻坚克难取得显著成绩
广大青年在完成重点任务中彰显青春活力,在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中焕发青春光彩。近两年,共授权发明专利150余项,时隔20年再次获得中国优秀专利奖(2项),基层各团支部成立12支青年突击队,聚焦 “国之大者”,牢记 “祖国需要我”,思想上同心同德、行动上同行同向,推动系统工程关键子项任务完成、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重点任务捷报频传。
(三)青年工作获得上级有关部门多项表彰
近年来,先后有1个集体荣获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1个集体荣获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1名青年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个集体获山西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30余名同志荣获省部级及以上“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荣誉,10名同志荣获山西省五小创新大赛一等奖。
七、经验启示
(一)坚持听党话跟党走,始终是共青团的不变初心
历史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共青团才能团结带领广大青年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会有前进动力,才能将广大青年锻造成为国家和民族事业发展的接班人。中辐院团委在上级团委的引领下,在院党委的指导下,始终将政治性摆在首位,通过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牢牢将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提升了青年员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理论、文化的政治认同,为党培育了一批理想信念坚定、作风优良、忠实可靠的青年队伍。
(二)坚持围绕中心大局,始终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
共青团紧紧围绕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战略调整和政治要求,有重点地破解突出难题,及时回应时代之变,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认可。共青团要引导青年把党的意志与自身的实际行动相统一,在工作中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实践中磨砺党性,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中辐院团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引领青年员工将个人发展与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以“青”字号品牌为载体投身全院各领域建设,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安全质量等多项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为中辐院培育了一支能打硬仗的突击队、生力军。
(三)坚持服务青年员工,始终是共青团的育人之本
团干部要持续巩固和加强与青年员工的交流、联系,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牢记“为人民服务”,主动贴近青年、融入青年、同青年共同开展工作,才能在新时代下让青年员工把党的各项重点任务更好地与个人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中辐院团委通过坚持开展“书记有约”“青年联谊”等活动,主动关心关爱青年,赋能青年成长,在团员青年心中烙下“知心人”的钢印,持续深化巩固党联系服务青年的桥梁纽带。
参考文献:
[1]芮文璐,吴卓平,霍光明.信息通信领域科技工作者思想引领调查研究分析[J].产业观察,2023,47(09):144-157.
[2]董金艳.青年科技人才践行科学家精神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西部学刊,2023,196(10):65-68.
[3]孙瑜,青年科技工作者畅谈培育新质生产力.科技日报,2023,12.
[4]龙春阳,高校青年科技工作者政治引领与思想引领的推进策略[J].高校后勤研究,2022,242(5):63-66.
[5]季艳艳,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团结凝聚科技工作者[J].学会,2021,397(12):132-135.
[6]蒋春燕,人才强桂战略背景下广西高校科技工作者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激励机制构建[J].教育观察,2021,10(9):67-69.
[7]何思远,新形势下科协做好科技人才工作的思考 [J].科协论坛,2018(09):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