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5月08日
山医大二院

上颈椎疾病诊治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本报记者 王钰钦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脊柱一病区宋文慧主任医师上颈椎团队,成功完成一例枢椎椎体骨折机器人辅助下后路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该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山医大二院骨科上颈椎团队引领山西省上颈椎疾病诊治进入人工智能微创时代,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据了解,该名患者于4月25日在田地里骑电动三轮车时,不慎从约4米高的坡上翻车滚落,致颈胸部疼痛,伴胸憋和活动受限,当时意识清楚,无恶心呕吐,遂送至当地县医院。行颈椎及胸廓三维重建CT显示:枢椎骨折、胸椎骨折、肋骨骨折、肺部损伤。当地医院认为患者病情严重,风险较高,建议转到山医大二院行进一步诊治。患者遂于当天下午被送至山医大二院急诊,接受住院手术治疗。
  接诊该患者后,山医大二院骨科脊柱一病区宋文慧主任医师团队经多学科会诊后,决定为其采用“机器人辅助颈椎后路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术中医务人员通过机器人采集数据,术中规划,瞄准定位,植入导针。仅以8毫米的切口置入椎弓根钉,实现了精准、安全、高效的目标。手术历时2个小时,由麻醉科张林忠主任带领李宏峰主持麻醉,宋文慧主任医师带领梁凯恒、高耀祖执行手术,手术室田小荣护士长带领高军军、李婕、李舒扬熟练配合,成功完成手术。
  术后患者颈部疼痛明显缓解,可在家属搀扶下行走,术后2天出院。患者激动地表示:“原本以为要不行了,没想到微创就能做这么难的手术,真的很震惊!”宋文慧说:“寰枢椎属于人类手术操作的生命禁区,内侧有延髓外侧有椎动脉,稍有偏差就会危及生命,该部位手术难度非常高。寰枢椎经皮椎弓根钉手术属于国际高精尖手术。该患者系复合外伤,且年龄大,开放性手术有加重其并发症的可能性,所以选择了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尽量减少手术对病人造成的不良损害。”相较于传统术式,该手术技术将出血量控制在10毫升以内,住院时间缩短80%,且无需切开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患者康复迅速,有力彰显了微创技术的优势。
  上颈椎因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风险极高,一直是脊柱微创领域的“制高点”。宋文慧团队通过术中O型臂、机器人、微创技术应用,确保了手术的成熟度和安全性。在医学科技飞速发展的浪潮中,上颈椎外科领域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蜕变——人工智能(AI)与微创技术的深度融合,引领其步入精准、安全、高效的全新时代。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颠覆了传统手术的固有模式,更为脊柱外科的未来描绘出一幅充满希望的蓝图。山医大二院骨科脊柱上颈椎团队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