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5月14日

电力科技点亮“无声”课堂


  本报记者 王新嫄 通讯员 杨博文 张钰
  
  闪烁的灯光、跳跃的电弧、温暖的手语……太原市聋人学校电力爱心教室里,一群特殊的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包含着“电力知识+急救知识+安全知识”的“科普大讲堂”。而这群特殊的老师,是来自国网太原市供电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建设分公司、国网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山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的“两队”队员们。
  课堂上,老师用精心准备的道具——等离子球和特斯拉线圈,为孩子们展示出电的形态。等离子球中,蓝色的电弧随着指尖的碰触蜿蜒流动,几个胆大的同学小心翼翼地伸手碰了碰,随即露出惊喜的笑容。尽管听不见电流的“嘶嘶”声,但通过震动的触感和绚烂的光影,孩子们第一次“触摸”到了电的形态。作为这次电力爱心教室的特别设计,用可视化、可感知的方式,让科学跨越了声音的障碍。
  急救环节,老师现场演示心肺复苏的标准姿势、步骤及频率,教会孩子们争夺宝贵的“黄金4分钟”。随后,他们从交通、消防、网络等日常生活中的潜在危险领域入手,告诉孩子们每一种情景下破解危机的应对之策。
  在这堂以 “理论讲解+实物演示+手语互动”的电力爱心课堂上,“两队”队员们搭建的“可触摸的”教学场景,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让孩子们了解到科学知识,学习安全技能,让课堂“无声”亦“有声”。接下来,“两队”队员们还将继续打磨“电力爱心进校园”系列课程,计划覆盖更多中小学校,为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和安全技能培养注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