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5月14日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的红色家风

我为党旗添光彩


   郭文秀(1923—2022) 山西五台人。1939年1月参加工作,194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五台城关秘书九区区长、晋察冀二专署运输队指导员、盂县中心邮政局局长、阳泉市邮电局局长、大同市邮电局党委书记、山西省邮电管理局工业供应处处长、山西省邮电管理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山西长途电信业务总站副站长(主持工作)、山西省长途线务总站革委会主任、雁北大同县委副书记(常委)、雁北地委工交组副组长、雁北地委工业政治部副书记、山西省外经贸厅办公室主任等职。1989年离休。
  
  讲述人:郭子靖 讲述时间:2023年2月3日 整理人:赵建雄
  我的爷爷郭文秀是一名有八十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他一生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严格要求自己,为党为民奉献,多次被上级党组织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爷爷的每本工作笔记本和学习笔记本的第一页上,都写着同一句人生格言:“生命不息,勤奋不止。在有生之年尽力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爷爷不仅说到了,而且做到了。爷爷一生对党无限忠诚,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我们全家人。我们会将优良家风传承下去,让它成为我们的“传家之宝”。
  
  哪里需要哪里去
  
  爷爷原名郭成生,1923年11月,他出生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石咀乡铁堡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听老人们说,铁堡村原来叫铁堡岭,当地原来是有铁矿的,老百姓大多以打铁为业。明朝万历年间,还发生过矿工张守清带领一千多人反对工头剥削、聚众造反起义的事。所以,当地人骨子里就有一种“铁”一般的硬气。在我印象中,爷爷就是一位铁骨铮铮的汉子,用他自己的话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有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哪怕自己是一颗螺丝,或是一枚钉子,都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才能为党旗添光增彩!”
  爷爷的父亲郭昌明长年给地主家当雇工,爷爷的母亲在家料理家务,有时候也帮地主家做做饭、做些针线活,补贴家用。但就是这样,生活还是十分艰苦,日子过得很是艰难。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咬着牙,让爷爷读书认字。爷爷七岁时在村里的小学上了学,仅上了四年,由于家庭发生变故,改成半农半读后又上了两年。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爷爷由区公所介绍到区“第二高小”公费学习了一年。1939年1月,爷爷被分配到五台县榆林村小学,正式参加了革命工作。任教期间,爷爷学习了《社会发展史》,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概况、阶级产生的原因、阶级斗争的形势,以及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所做的艰苦斗争有了初步的概念,他对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从认识上有了提高。爷爷的父亲郭昌明以及爷爷的长兄郭文华和长嫂都是共产党员,受他们的影响,爷爷少年时期就参加了儿童团,当过交通员,所以十六七岁的爷爷就萌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爷爷说,当时区组织部秘书跟他进行问询谈话时,问他入党的动机是什么,对共产党的认识是什么。爷爷就结合自己的经历回答道:“八路军与共产党是为人民大众谋幸福、为老百姓办事情的,我就是要做这样的人。我坚决拥护共产党。我就是一块儿铁,要把自己炼成钢,要为共产党工作。”
  从此,爷爷真的像一块儿“铁”一样,只要党有召唤,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辛苦哪里安家——哪怕承受千般苦,甘为党旗添光彩。解放前,爷爷当过运输大队的指导员,当过村里的治安员,做过区公所的秘书,任过区长。
  很长一段时期,爷爷都在邮政系统工作:在任盂县中心邮政局局长期间,为适应革命工作需要,爷爷开始筹办民间信函的邮递业务;在任阳泉市邮电局局长期间,为适应阳泉市恢复生产建设需要,增设了邮电网路;在任大同市邮电局党委书记期间,爷爷同工人、技术人员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大搞技术革新,通过技术革新对排除通信设备障碍、确保通信安全起到了很好效果;在担任山西省邮电管理局工业供应处处长时,主持试制成功了三路载波机,为增加省内通信线路、节省国家开支作出了贡献。
  爷爷就是这样一个“听党话、跟党走、为党为民干革命”的好党员。1991年,山西省外经贸厅成立老龄委,厅机关党组织邀请爷爷担任了秘书长。当时爷爷已经退休两三年了,正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但爷爷没有怕苦怕累,没有推三阻四,而是痛痛快快地答应了。有了新职务的爷爷多次下乡调研,或者去参加山西省委工作组的专项检查工作。1992年6月,厅老龄委兴建办公用房,爷爷在厅领导的支持下承担了基建和管理任务。有人问爷爷:“你都那么大年纪了,而且是离休干部,可以安心在家享清福了,何必要那么忙碌呢?”爷爷听了只是淡然一笑,说:“我是老党员,又是老龄委秘书长,就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为老同志们办点儿实事,再苦再累也是应该的;能为集体完成一件有效益的事情,我自己也是很欣慰的。”
  
  愿为党旗添光彩
  
  爷爷的一生,没有轰轰烈烈,也算不上惊天动地。但是,就我听说的、看见的、知道的,爷爷那些点点滴滴的小事,都令我敬佩不已。
  爷爷说,儿童团也是在为党工作。那时,他参加儿童团的时候就明明白白地告诉自己,这是在为党和人民工作。他与儿童团的小伙伴们扛着擦得锃亮的红缨枪认真站岗,严格盘查过往行人,绝不让敌人和汉奸蒙混过关,爷爷和他带领的儿童团多次受到了边区政府和党组织的表扬。
  爷爷说,教员也要保护老百姓。1938年的秋天,一次,日本鬼子进村烧杀掠抢,当时我主力部队已经向河北平山县转移,正对日军展开英勇的反围攻作战,村里只剩下自卫队。爷爷和其他教员,还有自卫队的人,保护着村子里的老人、妇女、儿童往山沟里躲藏。为了引开敌人,自卫队的队员成功地把日本鬼子引开了;但自卫队队长却不幸中弹牺牲了。当时区公所助理员主动暴露自己,是为了保护藏在山沟里的老百姓。每次回忆起这些事时,爷爷对我说:“那时他心中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成为共产党员,就像自卫队队长和区公所助理员那样,为保护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不惜献出生命,用热血为党旗添光彩!”
  爷爷还曾倾力为烈士寻找亲人。爷爷离休后,依然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毫无私心地为党、为国、为民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爷爷在五台县一区区公所工作的时候,曾与烈士史民维相识共事。史民维是陕西华县王赛续村人,曾先后任晋察冀边区五台县一区区委委员、区委宣传委员、区委副书记、区委书记,1943年1月在一次日寇“大扫荡”中遭袭击壮烈牺牲。年仅二十二岁的史民维牺牲后,当地老百姓把英雄的遗体埋葬在五台县金岗库乡麻地沟村。为了让革命烈士魂归故里,爷爷先后给烈士史民维故乡的陕西电视台、华县电视台、华县县委办公室和其祖籍地的村委会去信,寻找线索;后来爷爷又联系了中央电视台《等着你》栏目组,准备去现场求助;再后来,这件事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史民维烈士的遗骸终于从麻地沟村的山坡上移葬至五台县烈士陵园。爷爷说:“我的老战友得到了应有的尊重,终于可以安息了;我也终于了却了一桩心愿,算是为党做了一件小事。希望后人永远铭记这些英雄。”
  爷爷还亲自动手留存、整理党史资料。为了对下一代进行红色教育,爷爷平时看报纸、看电视新闻时,凡是涉及革命根据地的内容,他都剪下来或记下来,集中在一个大册子里。一段时间之后,爷爷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关于晋察冀根据地时期的历史资料,并保存了革命年代的教科书以及数百封信件等资料。2011年,在八十八岁的爷爷的提议与多方联络下,“五台山老区人民抗日斗争事迹展”开展。展览包括三部分内容:八路军总部在五台南茹村的建立、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在金岗库村、五台县一区人民奋起抗战。具体又包括中国共产党如何发动群众抗战、建设根据地、建立抗战小队、参与平型关战役,以及发生在五台山区的其他战役和一些英雄模范的事迹。说起这件功德无量的事,爷爷说:“我个人无所谓,但要为党留些东西,为党旗添点光彩。这是应该的。再一个,我要为牺牲的英雄做点事。我们这些一起工作过的人都想把五台的事迹实事求是地写出来。那些老同志也想看看小康社会,但是他们都走了……我做这些事只是为了慰藉先烈,启迪后人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告诉他们还要不懈地努力奋斗。”爷爷做的这些事,说的这些话,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初心与使命,也让我更加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爷爷心系家乡,关心家乡教育事业。从2001年开始,爷爷每年都要回家乡与村里学校的老师讨论如何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调动学校老师们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爷爷自掏腰包,买来图书和学习文具奖励模范老师和优秀学生。他还给每个教室买了挂表,给学校添了音响设备和体育器材、音乐器材。每逢过春节时,他还给老师们送面粉、发福利。此外,爷爷还帮助学校建成了青少年活动室,他自己花钱制作展板,展出领袖画像以及雷锋、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像。通过展览,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他还组织学生们参加学雷锋办好事、敬老助老等活动。在学校放假期间,爷爷还与村党支部联合组织青少年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举办纪念红军长征七十周年活动、纪念建军七十九周年活动;组织学生开展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对他们进行法规教育、法治教育,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请老党员、老八路讲党史、革命史、抗战史。2008年,为活跃学校和农村文娱生活,爷爷聘请了两位老师为学生编排文艺节目。爷爷经常对我说:“虽然我为家乡人民做了一些工作,但是离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要求差距还很大,我有一些想法还没有具体地去实施,今后我要以‘晚年只争朝夕’的精神勤奋努力,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为党旗增光添彩。”
  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已经是虚岁一百岁的爷爷非常兴奋,他主动联系了山西省外经贸厅离退处的杨处长,说除了正常缴纳的党费外,还要另外多交一千元党费,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上一份薄礼。厅机关党委非常重视此事,将爷爷自愿多交的一千元党费通过山西省委组织部上报到中共中央组织部。2022年11月1日,印有鲜红党徽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党费收据”发了下来。遗憾的是,爷爷于2022年10月10日溘然离世了。我想,爷爷虽然没有看到这份珍贵的党费收据,也没有收看党的二十大的隆重召开,但他一定是带着了却的心愿离开的。摘自《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的红色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