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5月22日

《百家讲坛》主讲人走进山西财大讲儒学


  本报记者 赵云云 通讯员 郭淑敬
  
  近日,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韩田鹿受邀走进山西财经大学,作题为《传统儒家与现代生活》的讲座,该校百余名师生聆听。
  讲座伊始,韩田鹿引梁启超“凡一遇外国人外国事,则头脑中先升起一观念‘我中国人如何’,则此人为中华民族之一员也”之论,一语入魂,点出中华民族信奉的伦理价值观念,继而引出儒家在中国主流伦理建构中的关键地位。
  层层剖析,彰显儒学核心地位。韩田鹿基于器物层、制度层、风俗习惯层、心理层文化构成的四个层面,从文化认同、民族情感、民族集体思维模式的角度,细致剖析了儒家学说处于文化的最核心层“心理层”,揭示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对诸子百家价值观念的横向比较,表明儒家核心地位的由来既是学理逻辑的必然,也是历史的选择。
  深入浅出,阐述儒学经典要义。韩田鹿以《孝经》《论语》《孟子》《水浒传》等典籍为切入点,诠释儒家文化是从人的内心中生长起来的有温度的文化。他说,儒家学说中,“孝”是一切美德的基础,引用“仁者人也”“忠恕之道”的黄金伦理准则,辨析了“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智之端也”的哲学内涵,区分了“诚”与“信”的差别,结合现实,认为“信”在契约社会表现为契约精神、互联网时代表现为链接的可靠性。他以案例、现场心理测试的方式解读儒家文化中“大丈夫”的高远道德人格,指出《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代指引;阐释了“内圣外王”的成功观内核及“中庸”过犹不及的方法论智慧。
  批判发扬,启发儒学当代语境。韩田鹿强调判断文化遗产优劣的标准是能为它的主体民族提供道义上的支持和智力上的资源,提醒师生在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需注意“东西之别”与“古今之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据介绍,此次讲座由该校图书馆携手校团委联合举办,是图书馆“文化名家进校园”文化品牌的重要活动,彰显图书馆学术传播与文化传承的引领作用。今后,将持续深耕文化育人领域,竭力打造传播优秀文化的思想高地,为图书馆转型发展、校园书香建设提供高质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