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名“红领巾讲解员”展示山西文化魅力
本报记者 吕汉富 通讯员 茹南溪
5月14日至16日,由共青团山西省委、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省少工委联合主办的2025年山西省“红领巾讲解员”竞演讲述活动在大同市举行。来自全省11个市的80名“红领巾讲解员”通过直播向公众展示山西的文化魅力,累计吸引了超百万网友在线观看。“红领巾讲解员”用童声讲述表里山河的同时,向全国人民发出邀请:“山西娃喊你看山西”。
活动中,80名“红领巾讲解员”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进行了“自选内容”和“规定内容”的比拼。自选内容阶段,选手以山西风景名胜、传统文化、非遗传承、绿色生态、家乡特色为主题,自定角度展开了讲述;规定内容阶段,选手结合在大同市博物馆、云冈石窟的研学内容,围绕展品、人物、故事,展示了研学收获。
家乡故事真精彩童声演绎见传承
在自选内容展示环节,“红领巾讲解员”用纯真的童声为家乡代言,串起了一幅幅生动的三晋风情画卷。
在双塔寺下,“红领巾讲解员”以“凌霄双塔阅千年”为题,将明代砖塔的抗震智慧娓娓道来;在云冈石窟,数字化技术让音乐窟“动”起来,看着身后的伎乐天手持筚篥、琵琶从墙壁上“走”下来,“红领巾讲解员”自豪地介绍了“世界上最早的指挥”;在临汾,“红领巾讲解员”手持陶寺古观象台复原图,解读远古先民的天文智慧;在吕梁,“红领巾讲解员”以碛口古镇商号匾额为线索,重现晋商“驼铃摇醒黄河岸”的辉煌;在运城,“红领巾讲解员”手捧盐湖结晶,讲述“蚩尤血化七彩池”的传说与现代生态治理奇迹;在阳泉,“红领巾讲解员”以平定砂器独特的双气孔结构为例,解读古人保温透气的科技秘诀。
千年文物会说话研学行走悟文明
在“第二课堂”大同市博物馆,“红领巾讲解员”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在AR系统下,北魏陶俑在队员们眼前“活”了。“原来文物真的会说话!”队员们兴奋地说。
云冈石窟的研学更是一场沉浸式的文化洗礼。在“我是小小文物修复师”体验区,少先队校外辅导员用特制材料为塑像模型“疗伤”,让队员们亲身感受文物保护的不易。“原来云冈的微笑,需要这么多人守护!”队员们在完成“修复”后感慨道。
一榫一卯总关情巧手搭建文化魂
在斗拱研学工坊,少先队员专注地拼装着榫卯构件。“看这个斜置的‘昂’,可以像手臂一样传递重量!”队员们一边组装,一边讲解。随着安装完最后一块木构件,层层交错的斗拱变得严丝合缝,不用一颗钉子却稳如泰山。“差一毫米都扣不上,古人真了不起!”队员们激动不已。
随后,少先队校外辅导员现场演示了“七铺作”斗拱的抗震原理:“这些会跳舞的木头,通过晃动来卸力,可以守护古建千年。”队员们在动手实践中,真切地触摸到了山西古建的智慧密码。
少年点亮文化自信星火续写山西篇章
本次活动以 “研学+讲解”“竞技+实践”的多元形式,让青少年从“被动听”变为“主动讲”,从“参观者”升级为“传承人”。最终评出小学组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中学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及优秀奖57名。
“红领巾讲解员”竞演讲述活动是少先队组织围绕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主责主业,推进少先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活动启动以来,全省少先队员积极响应,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馆、纪念馆等校外场所,持续开展志愿讲解服务,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展品背后的故事和人物事迹,在实践中学知识、长见识。
省少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红领巾讲解员’不仅是山西故事的传播者,更是未来三晋文化的创造者。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活动成效,引导少先队员主动担当家乡文化宣传使命,通过竞演讲述等创新形式,带动更多青少年加入推介美丽山西、传承家乡文脉的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