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5月22日
从命悬一线到生命逆袭

跨省协作 白求恩医院上演生命争夺战


  本报记者 卢亚 文/图
  
  在医疗战场上,每一次与死神的博弈都惊心动魄,每一次救护都书写着感恩与感动。近日,山西白求恩医院成功上演了一场与时间赛跑、多学科协作的生命保卫战,帮助因误服矿物油导致乙二醇中毒的薄先生重获新生,谱写了一曲医者仁心的动人篇章。5月20日,患者薄先生携妻儿,将一面写有 “医疗神技除体内毒素 仁心圣手护生命中枢”的锦旗送给了急诊科的医护人员。
  
  误服液体 生死一线
  
  5月5日21时,独自在家的薄先生口渴时,误服了家中放置的矿物油。初时,薄先生只是感到稍有不适。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出现了恶心、头晕等严重的症状。因独自在家,无奈之下,在联系家人的同时,薄先生拨打了120急救电话。22时许,他被送到了白求恩医院急诊科救治。
  因为薄先生误服的矿物油达到了500毫升,情况十分危急。急诊科迅速启动急救响应机制,急诊团队争分夺秒展开救治。考虑到由于乙二醇中毒,重则会危及生命、对肾脏等器官造成严重损害,接诊医生王瑜和副主任杨美霞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迅速制定出精准的床旁血液透析方案。分析利弊后,这一方案得到了家属的全力支持。
  在薄先生住院期间,3次血液透析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一次透析都是对生命的深度净化,每一次操作都凝聚着医护人员的专注与严谨。通过持续清除体内的有毒物质,有效减轻了毒素对身体的侵害,为薄先生的康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接到病危通知书,到收到父亲转危为安的消息,薄先生的儿子不禁失声痛哭。他庆幸父亲的好运,在命悬一线的时刻,能够遇到白求恩医院急诊科的“白衣天使”。
  
  千里救援 专家会诊
  
  一场看似“常规操作”的救治背后,实际上是一场跨省接力、专家团队智慧汇集的结果。薄先生转危为安后,家属才了解到这场救治背后的惊心动魄。
  杨美霞副主任介绍,在日常接诊的病例中,误服防冻液导致乙醇类中毒的案例在急诊科并不少见,但误服矿物油者却不多见。因为其成分不明,给救治造成了困难。在按照以往经验透析救治的基础上,经家属协助,连夜将矿物油送往外地检验。同时,急诊团队在急诊科主任王永红的协调下,联系同济大学医院专家进行会诊,并同时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情况后,同济医院专家跨越千里,专程飞抵山西,第一时间不辞辛劳亲临病房,对薄先生进行详细查看。专家凭借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后续治疗方案提供了更专业的指导。专家的到来,犹如黑暗中的明灯,为整个救治团队指明了方向,也极大地增强了患者和家属战胜病魔的信心。
  薄先生的妻子,对这场接力救治万分感动。她向记者介绍,医务人员的细致入微,让她记忆十分深刻。丈夫的每一次数据变化,每一次体征动态,医务人员都了然于胸。查房频次之高,出乎她的意料。对待每个病人,急诊科的医务人员都似对待家人般细致而有耐心,专业、敬业在他们身上诠释得淋漓尽致。
  
  细节防范 时刻谨记
  
  截至记者发稿,薄先生经过复查,身体各项指标已基本恢复正常。劫后余生,让薄先生感动万分。虽然救治过程中,他大多处于昏迷状态,但护士那句:“叔叔,有点疼,别怕”,至今都让他倍感温暖,仿佛为处在生命边缘的他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有了对抗病魔的信心。
  事情虽已基本告一段落,但“教训”却不可忘记。采访中,王永红表示,希望大家能借此病例引以为戒,照顾老人要像对待小孩子一样,细心再细心。在急诊科救治的病例中,因自食不明液体或食物的案例并不少见,医生在全力救治每一个生命的同时,更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他提醒家中有老人的家庭,把不明物品和液体尽量收藏起来,不要放到老人随手能够拿到的地方。
  王永红介绍,急诊科为了提升技术和专业水平,还借此次机会让请来的专家为医护人员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耐药背景下的ICU抗感染治疗》的专题讲座,聚焦当下医疗领域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专家深入浅出地讲解,将前沿的学术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不仅拓宽了医院医护人员的学术视野,更为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治病”与“传艺”并行的模式,充分彰显了医疗行业的传承与创新精神。
  采访最后,急诊科的医务人员们表示,“穿上这身白衣,救治病人是我们的职业,更是我们的责任”。薄先生最终康复出院,是多学科协作、专家智慧与医护人员精心照料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也得益于家属对医务人员的全力信赖和支持。让每一位病患能够平安健康,是他们每个人最大的愿望,希望家属能够支持信任他们,双方配合达到最好的救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