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可感可触 暑假带娃沿黄河开启“行走的思政课”
本报记者 田璐
在山西,黄河宛如一部气势恢宏的金色史诗,在大地之弦上激昂奏响。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更是一条承载着深厚人文底蕴的历史长廊,向人们讲述着三晋故事,同时将吕梁、临汾等地的红色旅游资源与黄河旅游资源连成片。这个暑假,《山西青年报》带亲子家庭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走进吕梁市兴县、石楼县和临汾市永和县、隰县,让孩子们在黄河之滨探寻黄河文化的同时,沿着红色足迹,走进红色地标,沉浸式体验红色研学之旅,开启“行走的思政课”,在寓教于乐中根植红色血脉。
对话兴县 重温晋绥烽火印记
巍巍吕梁,英雄吕梁。吕梁是革命圣地延安的东部屏障,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晋绥边区首府、八路军120师总部、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孕育了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斗争的吕梁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
7月的兴县蔡家崖,满目葱茏,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可直达这里。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就位于该村,络绎不绝的游客当中,不乏带着孩子来参观的家庭。“趁着暑假带孩子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追寻红色足迹,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旅行。”吕梁游客张贵说,“身为吕梁人,就应该从小了解家乡的红色文化”。
晋绥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八路军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在华北敌后创建的四大抗日根据地之一,是延安和华北抗日根据地联系的交通要道。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收藏有大量的革命文物和历史资料,其中有毛泽东的笔砚、贺龙的文件包、林枫的马鞑子及牛荫冠的毛毯、针线包,边区军民用过的兵器、工具、衣物、粮票等,不少图片、实物弥足珍贵,为全国少有或独有。
这几年,该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红色文化资源的汇聚展示、数字管理、高效应用和共建共享。去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是8年前的近4倍。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该馆推出了“晋绥抗战中的国际友人”主题展览,生动再现了外国友人在晋绥边区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的光辉历程,让游客传承红色基因,感悟吕梁精神。
研学石楼 聆听红军东征事迹
在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有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县城,黄河文化、青铜文化、红色文化等众多文化资源在此交融,这里就是地处黄河流域中游晋陕大峡谷腹地的吕梁市石楼县,是红军东征主战地。
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驱车来到石楼,沁园春广场、东征路、延安路……县城里的红色地名,仿佛在告诉孩子们,这里的每一帧都饱含浓重的红色印记。
一路来到石楼县东征大街,红军东征纪念馆就坐落于此。该馆是全国唯一全面介绍红军东征、抗日救亡革命历程的专题纪念馆,分展厅和纪念碑两个部分,其中展厅分为“奠基陕北战略抉择”“挥师东征驰骋三晋”“建立政权唤起民众”“统一战线抗日救国”四大部分。馆内文物主要来自社会征集及接收个人、社会团体和各类机构的捐赠与移交、调拨,共收藏珍贵革命文物、文史资料等1231件;展出革命实物328件,其中瓷碗、羊皮筏子、小号3件被革命文物鉴定专家定为一级革命文物。
一些参与红色研学的亲子家庭,还可以到石楼县留村,聆听讲解员介绍《沁园春·雪》这首诗的创作过程,感受“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豪迈。
近年来,石楼县依托黄河奇湾、红军东征纪念馆、留村毛主席路居地等核心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景区旅游和红色旅游。目前,当地计划打造集科普教育、研学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探访永和 走红军路唱东征歌
暑假里,许多亲子家庭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永和段到永和县东征村,欣赏黄河美景、体验红色旅游、品尝农家饭,接受红色洗礼。
东征村与陕北隔河相望,因红军东征巧渡黄河、战略转移的历史而得名。为了牢记东征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永和县在位于该村的红军东征路居地兴建了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
该馆有各类藏品460余件、各种资料140余套、历史图片250余张,其中珍贵革命文物6件。这些文物生动还原了红军东征波澜壮阔的历史,尤其是“霞光普照”“阳光雨露”“殉义柏”“毛字石”“沙发石”奇观,更是珍贵而独特的精神食粮。
此外,东征村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和自然资源,在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将闲置窑洞统一改造成农家乐,不仅解决了游客的住宿问题,也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如今,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东征村创新推出了 “走一段红军路、听一段革命史、唱一首东征歌、吃一顿忆苦饭、住一宿土窑洞”的特色体验;实施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全村的旅游服务水平。随着红色旅游不断发展,村里又建起了采摘园等乡村体验项目。红色旅游让东征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隰县 体验一景一传奇魅力
革命纪念馆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承载着丰富抗战历史的红色地标。临汾市隰县,这个位于吕梁山南麓的晋西小城,可不只有“小西天”!
作为红色革命的重要阵地,隰县留存着诸多珍贵的红色印记。毛泽东路居地旧址里,泛黄的桌椅、斑驳的墙壁,无声地重现着1948年伟人在此运筹帷幄的场景;晋西革命纪念馆中,2000余件文物史料与沉浸式场景复原,将晋西军民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娓娓道来。
晋西革命纪念馆坐落在隰县车家坡村,这里记录着数十载英雄的过往,全面展示了我党在晋西这片热土上带领当地人民群众从事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
1931年5月,山西省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晋西游击队在这里组建;1936年,毛泽东亲率红军总部在以隰县为中心的晋西地区转战72天,在晋西广袤的土地上浴血奋战;1939年12月,反顽斗争“晋西事变”第一枪在这里打响,中国共产党从民族抗战大局出发,和平解决了“晋西事变”……
该馆自2009年12月开馆,并被授予“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来,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来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前来瞻仰学习,接受革命传统、党史国史教育。
如今,隰县以“小西天国宝游+绿色生态游+黄土地质游+红色文化游”为纽带,将散落的文旅明珠串珠成链,实现了全域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让到访者能深度体验隰县“一沟一世界,一景一传奇”的独特魅力。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不仅将沿途美景串联起来,还与红色旅游景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让青少年在大河之畔深刻感受黄河文化厚重的同时,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与顽强,传承红色基因,接受难得的心灵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