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看边访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本报记者 王丽娟 通讯员 赵子恒 王粟满
“此次活动中,同学们边看边访,边问边想,访谈近30人次,整理记录、故事、报告20余篇,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字里行间闪闪跃动。”6月30日至7月5日,山西大学“哲思中国”实践队赴右玉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
在右玉县博物馆,实践队了解到,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处,各民族在此繁衍生息、不断交融,是中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与人文精神的最好见证。
“我们这里的人都种过树。”这是队员们与当地人交流时常听到的一句话。从绿化率不到0.3%到57%以上,70余年来,右玉的蜕变不仅是“绿起来”,更是“富起来”。在右玉县野山露沙棘饮品有限公司,队员们了解到小小沙棘支撑起千万产值,农闲时采摘沙棘助力增收。在新城镇野场村,队员们了解到,政府派发的种羊长大繁殖,为村民增收;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发展集体经济,助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在随处可见的森林中,绿色文旅前景广阔。
“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在右玉绿化丰碑下,队员们召开了主题团日活动,共同诵读关于右玉精神的完整表述;在杀虎口,队员们深刻感悟从军事要塞到商贸通衢的历史变迁;在右玉革命烈士陵园,队员们肃立默哀,向抗日战争中为民族解放事业捐躯,换来和平发展光明前景的烈士致敬。
在右玉新城镇、右卫镇、野场村等地,队员们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追求,聚焦专业、对标行业、检视能力、思考提升,系统分析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对于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需求的系统性变化,为培养优化、全面发展、把好航向、全面锻造挺膺担当本领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