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7月08日

青春筑梦支教行 校地协同育新篇


  本报记者 刘琴 见习记者 路诗洁
  
  7月6日上午,电子科技大学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沁县东风小学校举行,该县相关负责人与电子科技大学13名学生组成实践团队,一同开启这场以“教育帮扶+人才赋能”为主题的实践之旅。
  启动仪式上,东风小学校校长裴凤萍详细介绍了校园环境、学生情况等内容,并代表全体师生向支教团队作出承诺:“学校将全力做好后勤保障,与老师们携手打造有温度、有实效的暑期课堂。”
  该县教育局负责人表示:“支教活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高校智力资源下沉基层的重要实践,期待通过此次合作,为我县乡村教育注入创新活力。”
  团沁县县委书记邱晓刚围绕暑期支教安全管理、教学规范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着重强调了“安全第一、用心教学、严守纪律”三大原则,要求支教团队结合沁县学情制定个性化课程方案,融入科技启蒙、素质拓展等特色内容,让孩子们在暑期收获知识与快乐。他还围绕沁县“人才强县”政策进行了宣讲,重点介绍了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扶持、创业补贴及人才安居计划,同步开展了招商引资重点工作宣介,系统介绍了沁县的基本情况,重点推介了沁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点招商项目,并表示:“希望同学们在支教中感知基层、扎根实践,我县将以开放的招商政策、优质的发展平台为每一位心怀理想的青年搭建成长舞台,也期待以此次支教为契机,推动校地在人才共育、项目合作等领域实现更深层次联动。”
  据了解,实践团队将在沁县开展为期2周的支教活动。除了基础学科辅导外,还将依托学校的科技优势,开设“创意编程”“趣味电路”“计算机知识小课堂”等特色课程,让乡村孩子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此外,还计划开展家访调研、留守儿童关爱等活动,全方位助力沁县教育发展。
  “很荣幸能参与这次支教,我们提前两个月就开始备课,希望用所学知识为孩子们打开看世界的窗口。”实践团队成员表示,“在基层实践中锤炼本领,也是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
  此次支教活动是沁县深化校地合作的重要举措,通过整合高校资源与地方需求,既为大学生搭建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平台,也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了创新动能。未来,沁县将持续推进人才政策落地、教育帮扶常态化,让更多青春力量在基层沃土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