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同行 筑梦未来
团大同市委组织开展困境青少年关爱帮扶行动
本报记者 吕汉富 通讯员 孙腾
夏日的古都大同,一场关于爱与成长的约定,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悄然兑现。近日,团大同市委“携手同行·筑梦未来”困境青少年关爱帮扶活动走进阳高、天镇、浑源、灵丘、广灵5个县的218个家庭。
6月28日7时,24辆贴着“青春暖童心”标识的车辆从大同市区出发。车上载着的不仅是176家青企协会员单位筹集的218份“成长礼包”,更承载着176名青年企业家的热忱。
不同于以往的慰问,这场帮扶从筹备之初就带着“深耕”的温度。团大同市委前期会同各团县委用4个月时间走访摸排,为每个孩子建立了“成长档案”:有的孩子父母患病需长期用药,有的面临升学压力缺乏心理疏导……这些小细节都被装进了企业家的“爱心清单”。当天的“成长礼包”不仅有米、面、油、应季衣物这些“生活刚需”,更藏着精心准备的“成长礼物”——给初中生的读物 《上下五千年》、给留守儿童的智能电话手表、给爱好绘画的孩子的水彩笔套装……“我们想让每个孩子都真切感受到这份爱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平等的陪伴。”大同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郭瑞的话语道出了176名帮扶者的心声。
在阳高县,青年企业家王新凯将一个崭新的书包递到小丽(化名)手中:“这里装着你上次说想要的《小王子》绘本,里面还有哥哥姐姐写的学习笔记。”孩子抱紧绘本,眼睛亮得像星星。在灵丘县,一场特殊的“成长座谈会”正在进行。受助学生小刚(化名)的母亲说:“孩子爸爸去年工伤,家里断了收入,我一直愁她下学期的伙食费。”话音未落,青年企业家李智华已掏出笔记本记下“医疗救助需求”。在浑源县,青年企业家于香翻看着小华(化名)的绘画作业,当场承诺:“暑假送你去县里参加绘画班,学费我包了。”这样的对话,在5个县的对接现场持续上演。
团大同市委工作人员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 “课后托管需求”“心理辅导预约”“职业技能培训”等具体诉求,它们将被整理成 “关爱行动任务清单”,成为接下来“心理教育课堂”“研学实践营”“企业导师结对”等长效帮扶的起点。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物资捐赠,而是用社会的温暖为困境青少年筑起 ‘成长阶梯’。”团大同市委副书记刘波在现场动情地说,“从今天起,我们的帮扶档案里不仅有孩子的名字,还会有企业导师的联系方式、心理辅导的预约记录、研学实践的行程安排。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都能触摸到‘向上生长’的力量。”
这场发生在盛夏的温暖约定,是大同这座古城向困境青少年递出的 “成长邀请函”,更是政企协同、社会联动的生动注脚。当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城市的民生温度同频共振,当青春的力量与少年的梦想双向奔赴,社会各界正共同书写着“共富路上一个都不掉队”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