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7月11日

代县做好“体育+”文章赋能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李芸红 田璐
  
  全年举办国家级赛事18项、省级赛事5项,赛事活动场次761场,参赛人次1.5万;乡镇、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雁门关下,山西代县这座拥有17万人口的晋北小城,围绕体育大做文章、做大文章,搅热了“一池春水”,搅活了“一方经济”。
  7月10日,由忻州市代县县委宣传部主办、中新社(北京)国际传播集团山西分公司承办的“聆听代县故事,走进名城代县”媒体行活动举行,媒体代表团走进代县新城体育馆,感受这座“体育小城”的蓬勃活力与创新魅力。
  
  普惠服务补齐场地短板
  
  踏入代县新城体育馆,运动活力扑面而来。一群青少年在老师的指导下热身训练,为即将开展的篮球训练做着准备。
  代县新城体育中心坐落在新城区东城大街南侧,分为体育馆和体育场两个部分,向群众免费开放足球场、塑胶跑道田径场、室外篮球场、乒乓球场地、网球场等31个场地;低收费开放馆内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台球场地及指弹球室、健身室等14个项目和场地。
  据了解,自2024年以来,代县积极完善场地设施、丰富赛事活动、提升竞技水平,推动“体育+”融合发展。
  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供普惠性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不仅补齐了群众身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还完善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截至2024年年底,代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3.12平方米,行政村和社区平均健身场地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实现了全县195个行政村和11个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全覆盖。县城4个体育场馆年接待健身民众300万人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常住人口的43.8%以上。
  
  催生体育赛事经济
  
  具备举办国家级赛事软硬件条件的代县新城体育馆,既满足了群众的日常健身需求,还举办过多场大型精品赛事。
  “这段时间,县里正举行第三届‘代州黄酒杯’挠羊赛,参赛人员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幼童,是一项真正的全民活动。”代县体育中心主任李东东介绍道,8月7日至10日,代县还将举办2025年“雁门关武术英雄会”全国杨家武术邀请赛暨山西省三十四届传统武术锦标赛,目前赛事正在紧张筹备中。
  为提升赛事吸引力和辐射范围,代县着力打造全国性品牌赛事,杨家武术邀请赛、轮滑公开赛、城市定向赛等赛事影响力逐步扩大。曾经无人问津的定向赛,如今600个名额3天内便告罄,让当地的青少年在家门口就能参加国家级赛事。
  体育赛事的频繁举办,不仅点燃了全民健身热情,更催生了体育赛事经济。代县通过举办高规格、高水平的赛事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运动员和游客,带动了文旅、餐饮、住宿、交通、体育装备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李东东告诉记者,参加赛事的选手来自全国各地,完赛后他们会游览雁门关、代州古城。“体育赛事直接拉动了酒店入住率和餐饮收入,在赛事举办期间,代县的酒店经常出现‘一房难求’的情况。全县酒店、饭店基本实现了‘旺季靠旅游,淡季靠体育’。”
  
  “体育+”助推经济发展
  
  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代县积极探索“体育+”模式,拓展体育发展格局。在“体育+文旅”方面,代县推出了向所有参赛选手免费开放雁门关景区、家属半价的优惠政策,将赛事活动流量转化为文旅经济增量。
  “门票优惠政策看似影响了景区收入,但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说着,李东东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免一张门票,换来的是游客多住一晚,多吃两顿饭,整体收益反而实现了增长。”
  经济测算显示,仅一次规模为3000人的赛事,就能吸引5000名至6000名家属随行,显著拉长了停留时间。即将到来的8月马拉松赛,预计能吸引大量广东、福建等地的家庭远道而来。李东东说,许多参赛者和游客因赛事而来,却因代县的美丽风光和丰富文化而留下来,实现了 “一人参赛全家旅游”“一日参赛多日停留”。
  在“体育+产业”方面,代县与代州黄酒企业联动,通过赛事推广黄酒品牌。以“代州黄酒杯”冠名系列体育赛事、将黄酒产品作为奖品等形式,让代州黄酒走进了更多年轻人和外地人的视野。“只要是外地游客参加挠羊赛,就能获得代州黄酒。”李东东说。
  以体育为载体,融合多种元素,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体育动能,已成为代县县委、县政府的共识。据悉,当地将继续提升赛事规模、质量和影响,围绕“体育赛事经济”,打造品牌性活动,让体育成为群众幸福的“助推器”和地方发展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