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7月11日

用专业知识点亮乡村课堂


  本报记者 李茹霞
  
  近日,山西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筑材引航”实践团赴晋城市泽州县申匠村申匠小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义务支教与科普活动,将专业知识带进乡村课堂,为乡村振兴和教育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趣味科普点燃科学梦想
  
  抵达申匠小学后,实践团首先深入了解了该校五个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并据此制定了以 “知识赋能+兴趣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计划,结合专业特色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科普课程。
  其中,“三晋陶瓷材料”科普成为亮点。实践团成员利用图片和动画系统展示了陶瓷从黏土采集、原料配比、成型工艺到高温烧制、釉面装饰的完整制作流程,让小学生们领略了家乡源远流长的陶瓷文化,认识了黑瓷、白瓷、琉璃釉陶瓷、紫砂陶瓷等身边常见的品类,点燃了对材料科学的好奇心,萌发了浓厚的探究兴趣。
  科学实验课程同样注重直观体验。牛顿摆锤的规律摆动清晰地演示了动量守恒定律;全息投影仪展示了奇妙的光学成像;化学趣味实验则让物质变化的规律变得可见可感。实践团成员坚持采用“讲解+演示+操作”的教学模式,鼓励小学生们动手参与,有效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多元课程促进全面发展
  
  实践团秉持“五育融合”理念,精心设计并实施了多元化的素质拓展课程,旨在促进乡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手工课上,小学生们用彩纸创作充满想象力的作品;舞蹈课上,跟随音乐节奏欢快舞动;创意绘画课上,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多彩世界;体育课程则包括篮球、跳绳和趣味运动等,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拼搏意识。
  实践团将德育教育贯穿始终,红色故事宣讲课传递革命精神,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则让小学生们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中,实践团为该校五个年级的200余名学生累计开展了48节教学课程,从多角度提升乡村学生的综合素养。
  
  实践育人收获丰硕成果
  
  在支教成果汇演中,小学生们通过合唱、舞蹈、啦啦操串烧、手势舞等节目,自信地展示了学习收获,现场气氛热烈。该校校长对实践团的教学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活动不仅传授了知识,更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在他们心中悄然播下求知与探索的种子。
  “在课堂上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教学,是我们对所学知识的一次生动实践。在与乡村学生的朝夕相处中,我们切身感受到乡村教育的现状及重要性,深化了服务社会的责任感。”队员们表示,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得到了锻炼与成长。
  支教之余,实践团成员还参观了大箕镇五指山和陨石馆。五指山独特的地质地貌丰富了队员们对矿物知识的感性认识;在陨石馆近距离观察天外来客,则拓展了他们对宇宙和材料科学的认知边界,为专业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实践补充。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成功探索了“学科特色+乡村教育”的实践育人路径,不仅以专业知识服务乡村,更在服务中收获了成长,深化了社会责任感,纷纷表示将继续深化此类社会实践,引导更多青年学子深入基层、锤炼能力,在实践中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