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汇聚龙城研讨卫健技术推广传承
中医气血疗法项目面向全国推广
本报记者 卢亚 文/图
7月23日上午,由全国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办公室主办,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中医药文化发展分会与山西鸣岐医疗集团承办的“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研讨会、中医气血疗法项目传承启动仪式”在太原举行。来自全国的嘉宾和专家学者围绕中医气血疗法的应用与推广进行学术研讨,并就中医气血疗法的项目传承课题展开了深度学术交流与座谈。此次研讨会标志着 “中医气血疗法项目传承”正式在全国范围开始推广,也是山西作为中医药文化大省新的崛起。
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
据介绍,在上世纪70年代,中医气血流派创始人、国家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知名专家库成员、技术传承人姚登贵就开始对中医气血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其创立的顽固性便秘综合疗法在1999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重点推广项目。发展到今天,中医气血疗法被列为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面向全国推广。
开幕式上,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总工程师刘兆彬,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张景安分别以《用品牌引领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大力发展中医药新质生产力》为题发表主旨讲话。
刘兆彬特别强调标准化在品牌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他表示,过去的中医还没有用到标准化的概念,但未来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靠的就是标准化引领,气血疗法实现了理法体系化和方药标准化,在这个领域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张景安提出,中医药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融合AI、生物技术等现代科技,通过产业升级,制度优化与文化传承,形成的先进生产力体系,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三大特征,其最终目标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他希望中医气血疗法能利用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的项目平台,加速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为健康中国和全球医疗贡献价值。
传承推广旨在学术创新
开幕式后,全国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办公室副主任杨建波介绍了该项目传承的立项情况。根据 《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传承人及传承技术管理办法》规定及入选流程,姚登贵首创的“中医气血疗法”成功入选“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杨建波介绍,中医气血疗法具有完善严整的理法体系和方药的标准体系,适合现代人健康理念,适合作为优秀的中医药文化而普及推广,应加大传承推广应用的力度和范围。随后,杨建波向姚登贵颁发了“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传承人”荣誉证书,向山西鸣岐医疗集团旗下的登贵堂中医连锁各省、区医师代表颁授“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传承基地”证牌。
中医气血疗法传承人姚朝辉就气血疗法的推广传承计划进行了专题介绍。他表示,气血疗法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推广的目的旨在通过传承再次系统梳理气血疗法的学术思想、临床特色及现代应用,积极与其他学术流派、医疗机构展开交流合作与学术创新,为临床实践、科研教学提供参考。他介绍,在未来3—5年,将与国家公益机构携手,陆续开展以少儿自闭症、脑瘫、癫痫、抑郁及股骨头坏死、重症肌无力、类风湿骨病等为代表的十大经典病证公益援助活动,切实解决困难患者的医疗救助问题。
最后,与会领导、嘉宾、专家学者还举行了“中医气血疗法的应用与推广”学术研讨,就中医气血疗法的项目传承课题展开了深度学术交流与座谈。山西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山西鸣岐医疗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崔鸣岐对气血疗法的全国推广与传承进行表态。他希望随着中医气血疗法项目传承的不断深入普及推广,能为更多的医疗机构、中医从业人员带来全新的理念变革,进一步提升中医文化的普及力度和创新力度,在守正为基、创新为翼的新时代让中医文化在传承中迸发活力,让有着千年悠久历史和基因传承的中医药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优势,能够更广泛、更全面地服务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