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成长动能 赋能基层治理
本报记者 陈彤 文/图
7月22日,为激活青年干部成长动能,太原市迎泽区老军营街道以 “优势互补、协同共进”为理念,创新组建“三互”学习小组,将青年干部、高层次人才与退役军人科学搭配,通过“互学、互帮、互教”的紧密联动,构建起特色鲜明的青年成长新生态,让青春力量在基层一线蓬勃生长。
互学拓维 碰撞思想火花
“以前看政策文件总觉得‘隔着一层’,现在三个人从不同角度聊,一下子就通了。”这是青年学习小组成员的共同感受。老军营街道将27名年轻干部,按照 “1名青年干部+1名高层次人才+1名退役军人”的原则划分为9个学习小组,把每周的集中学习变成了一次“多元对话”,从最初的“要我学”“自己学”转变为现在的“我要学”“一起学”。
在一次基层治理政策学习会上,大家围绕“如何提升政策学习实效”展开深入交流,三人很快形成了“原文深学+社区实践+结对互促”的学习方案:青年干部带着高层次人才走访网格,记录群众对治理工作的具体需求;高层次人才帮大家梳理政策中的核心要点;退役军人则发挥“执行力强”的优势,带着大家把每周学习目标分解成“可量化、可检验”的小任务,确保学一项、通一项。
这种精准补短板的学习模式,不仅让每个人的能力弱项得到针对性提升,更在朝夕相处的交流中增进了信任,让小组凝聚成“思想同频、行动同步”的战斗集体,零散的知识点也逐渐变成了系统的方法论,学习成效显著提升。
各展所长 共补能力短板
学习不止于书桌,更在实践中延伸。该小组以“结伴取经”的方式,共赴双塔博物馆、郝庄镇捐子村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研学,在历史场景中感悟担当;与山西信托等单位开展联学共建,在跨领域交流中拓宽视野。
针对成员短板,小组量身定制“成长清单”:青年干部帮退役军人熟悉基层工作流程,高层次人才教大家用数字化工具分析工作数据,退役军人则带领大家练“当日事当日毕”的执行力。
“三互”小组的活力,源于三类人员的“精准互补”。青年干部熟悉基层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能教大家如何把抽象要求转化为具体举措;高层次人才带来前沿理念,用“项目化思维”帮大家优化工作方案;退役军人则发挥部队作风优势,传递“令行禁止、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
如今,老军营街道的“三互”学习小组已成为青年成长的“助推器”。青年干部在实践中强本领,高层次人才在基层中接地气,退役军人在新岗位上显担当,三类人员在“互学中增智、互帮中聚力、互教中成长”,用青春合力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