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研学营” 点亮400余名青少年暑假
本报记者 刘琴 通讯员 宋佳佳 李添赟
近日,长治市潞州区太西街道精心打造的“拾光研学营”,通过党建引领整合资源、特色课程设计和实践体验,400余名青少年在行走与探索中收获知识、感悟成长,让红色基因与科学精神在夏日里绽放光彩。
“原来家附近藏着这么多宝藏!”开营仪式上,学生赵晟涵望着研学路线图兴奋不已。原来,太西街道打破资源“单打独斗”的局面,以党建为纽带,联动7家共建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将红色遗址、科普场馆、科研院所等“散珍珠”串联成了系统研学网络。
从博物馆里触摸青铜器复制品、聆听历史故事,到谷子研究所试验田观察谷穗生长,再到气象观测站记录数据……丰富的研学点位覆盖了历史文化、科技创新、安全教育等多个领域。“党组织搭台、专业机构唱戏、青少年受益”的模式,让静态资源变成了生动的“第二课堂”,让青少年在家门口就能开启探索之旅。
“课堂搬到了生活里!”家长王女士感慨道,女儿研学回来总念叨着沿途的所见所学,这种 “知识传授—情感培养—价值塑造”的递进式教育,让孩子们在兴趣中吸收知识,让教育真正“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