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山西三建倾力绘就转型发展新画卷
本报记者 刘琴 通讯员 王琳
在建筑行业的变革浪潮中,山西建投三建集团积极求变,以创新为驱动,通过产业转型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用实际行动描绘着转型发展的崭新图景。
打造创新策源地构建产业集聚新生态
智能终端产业园创新推出 “双图联动”招商机制,打造产业集聚强大引擎。通过精心绘制产业链全景图,精准锁定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前沿战略领域,明确招商方向。同时,依托招商热力图,将目光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活跃区域的头部企业,实现精准对接。这一创新举措成效显著,成功吸引12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园区,培育出6家规上企业,并助力2家企业成功申报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串”的良好产业集聚效应。
为破解人才留用难题,该园区构建起“硬件+软件+特色”的三维服务体系。硬件方面,配备智能家居系统的人才公寓拔地而起,1.6万平方米的立体绿化生态社区为人才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软件方面,上线智慧园区平台,集成企业画像分析、智能匹配等数字化功能,使招商效率提升40%。特色服务方面也毫不逊色,全年举办46场行业沙龙、技术培训,超80%的入驻企业从中受益,成功构建起“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创新生态,实现从“筑巢引凤”到“固巢养凤”的华丽转变。
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建造模式智能化
走进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长治园区,一幅智能制造的画面映入眼帘。智能钢结构生产线上,焊接机器人以毫米级精度作业,75吨级欧式起重机精准吊装重型构件。这座具备6万吨产能的现代化基地,借助“设计-生产-施工”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将钢构件加工误差严格控制在1mm以内,楼层搭建速度提升30%,真正实现了“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智能化建造目标。
该园区始终秉持“绿色智造”理念,在环保方面投入巨大。近百根除尘管道构建起高效环保系统,采用沸石转轮催化燃烧技术处理有机废气,排放指标优于国标30%。同时,引进纯电动搅拌车和砂石分离设备,实现废水废渣100%循环利用。2024年,该园区入驻企业为长治高新区锂电产业园等多个重点项目提供产品,产值达1.91亿元,并获得3项国家专利,充分证明了建筑业向绿色产业转型的可行性。
赋能区域发展提供转型实践新方案
面对区域创新资源短板,智能终端产业园牵头成立“晋创谷·长治高校成果转化中心”,整合长治7所高校资源,建立“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对接机制,有效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在朔州经济开发区,该集团承建的科技创业园标准化厂房项目亮点纷呈。该项目采用15.7米超高层高空间设计,空间利用率提升30%。光伏屋顶每年减碳量达3000吨,智能通风系统降低能耗25%。这一“生产-节能-管理”三位一体模块化建造方案,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朔州方案”。同期实施的崧宇科技改扩建项目,借助铝模板半自动生产线与智慧管理平台,创造5000余个就业岗位,并凭借精细化过程管理与科学化施工组织,荣获“中国安装之星”称号。这两个项目通过技术创新与智能建造,生动展现了该集团助力区域绿色发展与高质量转型的实践路径。
从长治园区的智能生产线到朔州项目的绿色厂房,从“晋创谷”的创新生态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山西建投三建集团始终坚持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该集团将继续以创新为引领,全力构建覆盖“建造-制造-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为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区域经济转型贡献山西力量,书写属于新时代建筑铁军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