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8月06日

运城 红色基因在青春对话中薪火相传


  本报记者 李云霞
  
  连日来,团运城市委、市少工委紧扣“青春与时代对话”主题,组织实习实训大学生和少先队员开展系列活动,通过革命后代现场课堂、革命老区研学之旅、红色经典共读分享等形式,推动伟大抗战精神融入青少年成长,让红色基因在互动中自然流淌,让红色血脉在传承中生生不息。
  在暑期托管班举办的 “家门口的红色课堂——革命精神代代传”主题活动中,革命后代罗力立的到来,拉近了孩子们与革命历史的距离。这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勇敢、团结、爱国”从书本上的抽象词汇,化作孩子们心中可感可敬的精神丰碑,悄然播下崇敬与担当的种子。
  团运城市委、市少工委还组织实习实训大学生和孩子们赴被誉为 “河东西柏坡”的闻喜陈家庄革命老区开展红色研学。太岳三地委旧址的斑驳墙壁上,仍能看见烽火岁月的印记;老红军口中的战斗故事,让历史场景在眼前“重现”。7岁的张北斗在笔记中写下对“家国”的理解,成为这场青春与历史对话的生动注脚。当孩子们用手抄报和贺卡与亲历者热烈互动时,让他们懂得了前辈们用生命守护的信念,需要一代代人接力传承。
  河东书房内书香与初心交融,“铭记烽火岁月 传承抗战精神”运城青年红色读书会在此举行。30名实习实训大学生代表在临时团支部推荐的红色经典中,与烽火岁月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来自武汉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山西大同大学等高校的8名学子,围绕《抗战时代生活史》《红岩》《怒目少年》等书籍,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感悟,在思想碰撞中深刻体悟伟大抗战精神,读懂了英雄事迹背后的责任与担当。
  从革命后代的现场讲述到老区研学的实地感悟,再到青年学子的经典共读,运城共青团以“行走的红色课堂”为载体,让“请进来”的精神滋养与“走出去”的实践感悟相互激荡。这不仅是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路径的创新探索,更在潜移默化中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