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8月06日

表里山河

山西的历史与文化象征


  “河之东,山之西,长城长又长,表里山河自古传唱”。在中国版图上,山西的形状像一片树叶。东傍太行,西临黄河,勾勒了地理的轮廓,赋予了这片土地“表里山河”的美誉。
  “表里山河”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楚城濮之战前,晋臣子犯以“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谏言晋文公迎战,强调晋国依托黄河与太行山的天险优势。春秋时期,该成语特指晋国(今山西)凭借山河屏障形成的军事防御体系。宋代陈师道在《和寇十一晚登白门》中以"表里山河自一方"描绘金陵地形,明代杨嗣昌曾用其分析战争局势,清代地理著作及太平天国文献亦沿用该词形容都城防御优势。其核心语义始终围绕天然地形屏障的军事价值展开,成为中国古代地理战略的典型表述。
  表里山河,山西外有大河,内有高山,山河天险护佑着一方安宁。今天,人们用“表里山河”形容山西,也是因为它形象地概括了山西那种“内外兼修、秀外慧中”的独特气质。
  黄河之魂在山西,长城博览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表里山河”四字蕴含的是从盘古开天的创世神话到尧舜禹“最早中国”,从享誉四海的“武圣”关云长到以义治利、纵横欧亚的明清晋商,从太行山上的抗日烽火到今日转型之山西。表里山河这个成语体现的不仅是一份独有的荣光,更是从古至今令山西人引以为傲的文化自信。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