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8月06日

“政策找人”打通救助服务“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刘琴 通讯员 郝嘉欣
  
  “不用重新申请,也不用补材料,工作人员告诉我能直接享受更高的特困救助,真是太方便了!”近日,长治市沁源县韩洪乡石台村60岁的南大爷,紧紧握住县民政局工作人员的手连连道谢。这名曾是农村低保对象的老人,在6月的救助申请复核中,因年满六十周岁符合特困救助条件,享受到了“一次申请,分类审核认定”新流程,无缝衔接享受到了优待。
  这暖心一幕,是沁源县民政局推动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从“依申请”向“主动服务”转变的生动缩影。为破解困难群众反复申请、多次确认的办事难题,该县创新打造“困难群众救助一件事”集成办理模式,通过“六大制度”筑牢服务根基:严格落实救助对象主动发现机制,确保困难情况早察觉;规范低收入人口认定标准,精准识别帮扶对象;建立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打破数据壁垒;推行家访和月报制度,动态掌握群众需求;执行申请限时办结制度,提升服务效率;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自今年5月试行以来,已有222人通过‘一次申请,分类认定’高效纳入相应救助范围。”沁源县民政局社会救助及养老服务股股长韩宏燕介绍,其中129人纳入城市低保、4人纳入农村低保、29人纳入农村特困、60人获得县级临时救助。当前正值2025年农村低保复核期,这一便民举措有望惠及更多群众。
  从流程优化到主动服务,沁源县以服务下沉的“一小步”,推动民生改善“一大步”。通过提升社会救助制度的可及性与覆盖率,让惠民政策精准抵达最需要的群体,切实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