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科技报国理念 镌刻奋进足迹
本报记者 刘琴 见习记者 路诗洁
多地办公楼内,300余名员工以代码构筑“城市大脑”;遥望漳泽湖畔,参与打造的水域已蜕变为“北方滨水文旅新标杆”;乡野沃土间,康养民宿炊烟袅袅,“田宿相融”的诗意画面渐次铺展开来……这一幅幅生动图景的背后,都与90后企业家马超群紧密相连。从长治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摘冠,到成为山西省创新创业导师,再到担任长治市数字经济协会副会长,山西自定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超群以行动践行着“科技报国、产业兴晋、公益为民”的初心,深深镌刻下为三晋大地奋进的足迹。
技术筑基 打造数字服务先锋样本
2016年,25岁的马超群带着大学时就埋下的“算法梦”,创办了山西自定义科技有限公司,让代码的力量在三晋大地上扎根生长。
“技术不是用来炫的,最终要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便利和实惠。”这是马超群带领团队前进的准则。在他的引领下,团队把大模型、数字孪生、AI识别等前沿技术变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箱”,打造了山西省“12345”热线平台、长治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等20多个标杆项目。这些平台像一座座无形的桥梁,让政务服务更贴心,让群众办事更省心。
“一家企业的能量有限,只有形成良性生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这样的想法,马超群打造了自定义科技企业孵化器,构建起“1个数字化底座+2大产业赛道(数字政府、智慧文旅)+N个创新场景”的“1+2+N”孵化体系。如今,该孵化器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上百家,带动1800多人就业,成为长治市首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在这里,创业者可以共享算力、算法、场景、资本,形成‘上下楼即上下游’的创新聚落,实现抱团发展、共同成长。”马超群介绍道。
文旅为脉 构建产村融合振兴范式
“生态保护优先、文化IP引领、科技赋能运营”——把AI、大数据等科技力量融入绿水青山,是2023年马超群在漳泽湖畔发起设立山西自定义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时提出的发展方向。
两年后的今天,漳泽湖东岸的水上运动中心白帆竞发,帆船、皮划艇与桨板在湖面交织出一幅动感画卷;夜幕降临,湖边的星空露营基地灯火璀璨,浪漫气息随着水波蔓延;神农文化主题度假区,把上古传说变成了可触可感的场景与美味——三者共同构成了“MANA水岸度假区”的灵动封面。
在西岸,昔日闲置的农宅变成了炊烟袅袅的康养民宿,“中医药膳”体验与田园静养相得益彰,低碳廊道与雨水花园把绿色理念融入每一寸岸线,实现了生态与发展并行。
更值得称道的是,企业、合作社与农户携手合作,把岗位送到家门口,把红利装进百姓口袋,文旅产业的收益变成了乡亲日常生活的烟火气。一幅生态、文化与产业共生共荣的乡村振兴画卷正按照马超群的构想徐徐展开。
生态赋能 践行多元协同发展理念
“企业小时是自己的,大了就是社会的。”马超群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更将公益理念深深融入企业发展命脉。在他的推动下,自定义科技将3%的岗位定向开放给残障人士,把5%的供应链机会留给平台链上的小微企业。与此同时,公司教育帮扶足迹遍布长治各县、区,捐赠书籍、校服超万件;携手残联、退役军人事务局、社区工会,为特殊群体提供就业岗位、送去节日慰问,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力量。
2024年,在“数据要素×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自定义科技在山西及全国落地数十个重点项目,安徽、湖南等地的智慧文旅项目也相继建成运营;同年7月,马超群担任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数字政府科研总监,让技术能力迈向全国舞台,持续为国家数字治理输出“长治经验”“山西方案”。
站在新起点,马超群目光长远。他计划3年把自定义科技打造成山西首家数字文旅主板上市企业;5年把漳泽湖模式复制到黄河沿岸10个县域;10年将“技术+产业+公益”的方法论推广至“一带一路”沿线城市。
从写代码到种庄稼,从城市大屏到乡间地头,从数据中心到百姓灶台,马超群始终以“让技术有温度,让产业有厚度,让乡村有热度”为标尺来丈量成功。正如他所说:“最好的算法,是让老百姓算得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