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搬”进煤矿 让知识“落地生根”
本报记者 李茹霞
近日,晋城市陵川县第一中学校高二年级568、569班学生在老师及部分家长陪同下,走进位于该县杨村镇岭北底村的关岭山煤矿开展了参观体验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工业生产实践相结合,打造“大地上的课堂”。
当天,一行人首先抵达矿区调度指挥中心。电子屏幕上实时呈现矿区生产动态:矿脉走向清晰,综采工作面纤毫毕现,瓦斯浓度、通风状态、设备运转等数据持续更新。此前课本中抽象的物理力学原理、数学逻辑模型,在此与千米深井下的生产实际深度融合——原本冰冷的公式成为支撑工业运转的“实用工具”,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理论知识的现实价值。
随后,一行人前往选煤厂。现场,筛分设备吞吐原煤,浮选池内水流翻涌,精煤与矸石经传送带精准分离。这一过程生动印证了化学课 “密度分离”“浮选原理”等知识点,学生们亲眼看到课堂上的化学公式、物理定律转化为推动生产的实际流程,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更趋具象。
参观中,学生们不仅见识了工业生产的精密严谨,更读懂了煤矿劳动者的责任与坚守。“满是煤尘的脸庞背后,是对家庭和社会的守护。”一名学生表示,此次实践让他明白了,课本知识不是“空中楼阁”,而劳动者的汗水更是支撑社会运转的重要力量。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此次煤矿之行如同点亮了一盏“矿灯”,既看到了知识“落地生根”的力量,也感受到平凡劳动者的荣光。陵川一中相关负责人称,学校始终重视实践育人,此次活动是“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的重要尝试。未来,学校将继续拓展实践场景,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汲取成长养分,以更扎实的知识和更饱满的热情面对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