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多维度守护外卖食品安全
本报记者 王钰钦
8月22日,山西省外卖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现场会在太原召开。全省11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分管领导及餐饮监管科负责人,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交易平台、运营商、骑手公司及外卖商家代表共13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外卖食品安全整治“把脉问诊”,部署全链条攻坚行动,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分享“太原方案”守护舌尖安全
会上,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分享了太原在推进外卖食品安全治理中的实践探索,并与美团北区公共事务负责人孟硕共同签订“政企共治 食安清朗外卖协同治理备忘录”,标志着政企联动、协同推进外卖食品安全治理的新机制正式落地。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了今年以来全省外卖食品安全整治工作进展,通过现场播放的专题视频,直观呈现了当前外卖行业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及整治成效。山西省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丽滇发布《无堂食餐饮店外卖食品操作规范》团体标准,为无堂食商家划定外卖操作“安全红线”。美团平台代表围绕入网商户上线审核、堂食标注、下线处置等关键环节,介绍了平台落实主体责任的具体做法;饿了么平台优秀骑手代表则发起“随手拍”倡议,呼吁骑手群体成为外卖食品安全的“移动监督员”。
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作经验交流发言,从四方面分享了“太原方案”。在科技赋能智慧监管方面,依托“太原食安智管”信息化平台开发九项功能,精准解决资质审核、过程管控等九类问题,实现监管效率“提速”。在培优治劣引领提档方面,通过“建机制、树示范、清违规”,既培育行业标杆,也清理不合规店铺,推动行业整体规范。在政企联动提升效能方面,与平台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形成治理合力。在造势借力凝聚共治方面,招募664名“吹哨人”志愿者,在全国率先开展“骑手随手拍”、试行“消费体验评价”,让公众成为外卖治理的“第三力量”。
畅通投诉渠道 呼吁公众监督
“网络餐饮外卖已深度融入民生,但食品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形势严峻复杂。”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杨丽峰在总结讲话中,直指当前我省外卖食品安全领域的“三大风险”,为整治工作划定“攻坚靶心”。
在源头性风险方面,平台及商家主体责任“悬空”。部分平台对入网商家资质审核流于形式,“无证上线”“套证上线”“幽灵外卖”等问题屡禁不止;对商家日常经营监督缺位,信息公示不透明;对问题商家应急处置滞后,甚至存在“换马甲重上线”现象。
在关键性风险方面,食品制作配送“过程”隐患丛生。小餐饮店加工场所简陋、“明厨亮灶”形同虚设,生熟交叉污染、餐具消毒不达标等问题突出;配送人员健康管理不严、配送箱清洁不到位,存在“二次污染”风险;部分商家使用不合规包装材料,高温下可能释放有害物质。
在深层次风险方面,监管治理体系“效能”挑战巨大。外卖商家“海量分散、动态变化”,传统监管模式难适应;违法成本偏低导致问题反弹;消费者维权渠道、行业自律、媒体监督等社会共治力量尚未形成合力。
针对上述问题,杨丽峰要求全省市场监管系统立即行动,以“五个严抓”开展全覆盖、全链条、全方位整治。要严抓平台责任闭环,推行“实地核验+线上比对”,对存量商家“回头看”,不符合条件的坚决“清零”,全面落实“食安封签”,对履责不力的平台依法严惩并公开曝光。要严抓重点领域攻坚,将校园周边、城中村、网红餐饮、被多次投诉商家等列为重点,线上线下同步核查,对小餐饮“疏堵结合”,引导规范经营。
要严抓执法震慑升级,采取“四不两直”检查、“互联网+监管”等手段,对使用非食用原料、超范围用添加剂等严重违法行为,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要严抓反浪费协同治理,平台要推广“小份菜”“一人食”,清理浪费导向促销规则,对诱导超量点餐的商家采取限流、下架等措施。要严抓长效机制构建,推动高风险商户“明厨亮灶”直播全覆盖,简化“随手拍”举报程序,发布外卖食品安全“红黑榜”,形成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
会议强调,外卖食品安全整治是一场“硬仗”。全省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领导、挂牌督办重大隐患,对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导致事故的,严肃追责问责;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引导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平台总部需加强分支机构管理,督促商家落实法规要求。“要通过多方合力,让全省人民点得放心、吃得安心,真正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杨丽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