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01月20日
〖跟着名家细读书〗

蔡礼旭

  幸福是每个人所追求的,每个人都希望幸福,如何让人生幸福?
   我们人生走了几十年,你觉得幸福吗?
   很多朋友笑了,笑是有幸福的感觉。
   您常常在睡觉当中有没有睡到笑醒的?
   有。
   能不能让这些欢喜在你的人生当中愈来愈多?
   我们假如这样去经营人生,就会愈来愈幸福。
    与长者谈话,长者没说坐,就一定不能坐吗?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就是当长辈站着的时候,晚辈不要坐,等长辈叫坐了再坐,这是进退之礼。学礼仪也要学得灵活,不可以学呆了。比方说看到人要行礼、要鞠躬,刚好你在电梯里面,很挤,你就不要再给他鞠躬了,否则旁边的人都要被你弹到旁边去了。所以,学礼要学得灵活运用,我们要顺势而为,因地制宜。
   有个朋友到一个单位去跟负责人谈话,对方是个女性。站了很久,负责人就坐了下来。这个朋友因为对方是长辈,“长者坐,命乃坐”,但是长者没有说,他就继续站着。这个朋友很高,这位负责人说话时头必须得一直仰着。突然这位长辈觉得头很酸了,她说:“你坐下来吧!我的头都快受不了了。”当我们看到别人已经在那里仰头而望了,不用等长辈叫你坐,你也应该很自然地坐下来,学不可以学呆。
  怎样教育孩子什么时候应该讲话,什么时候不应该讲话?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近必趋 退必迟问起对 视勿移。”这个是讲话的礼貌,在尊长前面声音要放低,不然会影响到长辈们的谈话。现在的孩子对于什么时候应该讲话,什么时候不应该讲话,这个分寸的拿捏比较缺乏。往往一群孩子遇到一起就控制不住,大吼大叫,快闹翻天了。这个时候长辈要适时去制止,不然等他都已经习惯,就很难再把他导正过来。所以发现孩子讲话很大声,影响到长辈谈话,要赶快说:“你们要小声一点。”有些长辈说后,孩子就小声了,但三分钟后又控制不住。提醒几次没效果后,长辈就放弃了。这样不对,教育要很有耐性才行。
   中国很强调中庸之道,其实中庸之道就表现在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比方说,穿衣服,穿太多了,很热,穿太少了会着凉;吃饭,吃太多了会胃痛,吃太少了会挨饿;讲话也要中庸,“尊长前 声要低”,但是假如跟长辈讲话都讲不清不楚,那就很失礼,所以要“低不闻 却非宜”。跟长辈讲话,要让长辈很清楚我们在说什么,而且也要注意讲话的时候眼睛要看着对方、看着长者,叫“问起对 视勿移”。我们跟现在的小孩子交谈,他的目光能够专注地看着你的时间不会很久。孩子对人讲话,眼睛都不专注,代表他的心没有恭敬,很浮躁。这就是因为太缺乏礼节的教育,久而久之我行我素了。所以这些小细节,都需要我们为人长者好好用耐性去教导,慢慢让他能循规蹈矩,处处替人着想。
   “进必趋 退必迟”,遇到长辈要快步上前,不要让长辈等太久;等跟长辈谈完话了,我们要离开,就慢慢退几步,然后再走出去。你不要长辈一跟你讲完话马上就离开。这样好像是告诉长辈“我恨不得马上走,不要再多留一秒了”,要处处注意到别人的感受。
  本文节选自《细讲弟子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