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03月07日
食药监总局:

婴幼儿奶粉标签须卸“浓妆”

  我们在做饭洗菜的时候总是想把青菜多泡一会、多洗几遍,为的是能去除菜叶上的农药残留。很多人不敢买河鱼,只敢买海鱼,怕的是兽药残留。虽然这些说法并不准确,但由此引发的公众恐慌可以看出,食品安全问题仍旧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也是最担心的问题。除了食品,药品的规范使用以及制假售假问题也一直是我国药品管理的短板。
   国务院新闻办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务院食安办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表示,要用“四个最严”打好食品安全监管攻坚战。那就是要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特殊食品特殊监管
    婴幼儿乳制品奶粉一直是牵动大家神经的关键部分。目前内地的婴幼儿奶粉从备案制转成注册制,有很多评论认为,这会对行业有一次大的洗牌,下一步食药监局在婴幼儿奶粉方面如何监管?
   食药总局启动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注册工作,这是针对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特殊食品和状况采取的特殊监管措施,重点是整治品牌和配方过多,标签不当标注和广告不当宣传的问题。
   毕井泉:“婴儿的配方乳粉,直接关系到婴儿的发育和健康。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惨痛的教训,所以婴儿配方乳粉质量的安全问题始终是食品监管的重中之重。从源头、生产、出厂到销售,实行全过程的严格监管。首先是源头严控。我们鼓励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生产企业自建奶源基地,没有自建奶源基地的须有稳定且定期审核评估的原料供应商。落实原辅料进厂批批检验的责任,从源头上保证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
   “第二是过程严管。企业要严格生产环境、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和生产过程管理,企业要对出厂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产品实行全项目的批批检验,企业要建立生产经营全过程追溯体系和产品跟踪评价规范。”
   毕井泉介绍,总体上看,我们国家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水平是在稳步提升的,2016年婴幼儿配方乳粉共抽检2532批次,检出不合格的样品32批次,占1.3%,这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存在安全风险的不合格样品有22个批次,占0.9%;不符合包装制、包装标签明示值,但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不合格样品有10个批次,占0.4%。检出问题的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所以这些婴幼儿配方乳粉大型生产企业基本上没有检出不合格的样品。
  网络餐饮盯紧第三方平台
   餐桌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网友的关注,外卖食品安全事件也被屡屡曝光,毕井泉就网络订餐的问题作了回应。
   毕井泉说:“2016年食药总局发布了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查处办法,第一,只有取得许可证的实体餐饮店才能在网上接受订餐,没有实体店的不能在网上销售餐饮产品,餐饮企业必须保证在网上销售的餐饮产品与在实体店销售的餐饮产品质量是一致的。
   “第二,要严格落实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的责任,第三方平台要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在平台上展示的餐饮企业的许可证是真实的,这样才能保证线下的经营者必须是实体店,而不是黑作坊。二是要确保在送餐的过程中食物不被污染,因为送餐的物流公司是第三方平台选择和指定的,所以应该对这方面承担起监管责任。三是要确保消费者提出的投诉得到及时处理,因为消费者是在第三方平台订餐和交费的,第三方平台负责结算。所以平台的开办者要做到这三个确保。
   “第三,要加强网络餐饮服务的监督,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第三方平台和线下餐饮企业的监督,及时查处违反上述规定的违法行为。”
  严防“地沟油”流向餐桌
    除了网络订餐,毕井泉还着重介绍了在加强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方面采取的措施。
   毕井泉:“就企业来说,要落实四个责任:第一,原料购进质量安全的责任。规模化的餐饮企业都应该建立稳定的原料供应渠道,保证购进原料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实行风险自查制度。比如,如果采购了农药残留、涉药残留超标的原料,那么餐饮企业自己要负责。第二,认真执行餐饮业相关标准规范的责任。原料的清洗加工过程,餐具、厨具、饮具以及相关工具的清洗消毒要符合餐饮操作的规范,要确保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第三,要落实‘明厨亮灶’的责任,要让消费者能够看得到后厨的制作过程和卫生状况,可以采取玻璃墙的办法,也可以采取摄像机监控的办法,在外面设几个屏幕。第四,要落实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责任,严防‘地沟油’‘泔水油’流向餐桌。
   “上述责任的第一责任人是餐饮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要在大型的餐饮企业明确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部门,门店要有食品安全管理员,餐饮从业人员要定期参加培训和考试,身体健康状况要符合相关规定,这就是企业应当承担起来的主体责任。从基层地方政府来说,要落实好监管的责任,要加强对餐饮业原料进货情况的检查检验,要严肃查处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违反餐饮操作规范的行为。”
  规范中成药命名
   药品方面,最近国家食药监总局进行了中成药通用名命名的技术守则的发布,正在征求意见。一些企业反映,比如云南白药公开说,如果大量中医药更名,会影响他们百年树立起的品牌和声誉,预计损失会超过百亿元。对此,毕井泉回应,规范中成药命名是因为的确有些存在夸大和暗示疗效的现象。
   毕井泉:“药品名称是药品标准的一部分,由于历史原因,我们有些中成药名称存在着夸大和暗示疗效、误导消费者的问题。比如有一个药名叫‘消癌平’,消的是什么癌症呢?如果吃了这个药都能够把肿瘤消掉了,那外科医生也不用做手术了,科学家也不用研究抗癌的药物了,回家吃‘消癌平’能治得了癌症吗?还有些药名存在类似的问题。不是每一人都具备辨别的能力,不是所有的医生都能够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介绍药品知识,按照处方来开药品,特别是基层还是缺少很多合格的医生。
   “2014年食药总局成立科技组,专门研究中药古代方剂命名的特点和规律,起草了中成药命名的技术指导原则,前几个月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现在征求意见已经结束。我们将会认真研究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规范中成药的命名,重点是整顿夸大疗效、暗示疗效以及用语低俗的命名,这样做是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的。对于命名不规范的情形,我们将结合标准提高再注册等工作逐步规范,对确需修改的名称,也会给予一定的期限来逐步过渡。”
  (据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