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03月13日
介休琉璃

古老技艺“密码”被破解

  本报记者郭丽菲
   在介休市西北角,有一座专门用来祭祀后土圣母的道教庙宇,在这处庞大建筑群里,浩瀚精湛的琉璃构件以其数量之庞大、保存之完好、设计之精巧、品种之齐全、造型之优美、釉质之细腻、色彩之丰富,为国内古建筑专家和文物、美术界学者所称道,享有“琉璃艺术博物馆”的美誉。
  当地有个唐代的“琉璃寺”
   介休是琉璃艺术之乡,琉璃烧造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从出土的实物可上溯到北朝时期,距今约1500余年;从建筑遗存可考的,介休现有隋唐琉璃建筑多处,也有约1400余年;从文字记载可追溯到唐代贞元十一年,距今也有1200余年。
   据唐贞元十一年 (795年)“法兴寺碑”碑文载:“神峰北,地一所:东至大烟头,南自至,西至琉璃寺,北至石佛脚。”说明介休唐代时即有“琉璃寺”,建筑琉璃已经出现。同碑背面所刊天会(五代北汉国刘继元年号)十四年(970)年,其时为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三年,辽景宗耶律贤保宁二年《洪山寺重修佛殿记》中则明确表明公元970年时介休已有敷设琉璃瓦的建筑,宋元时期,介休琉璃工艺仍然相当发达。
   虽然有关琉璃的历史少有文献记载,但相继发现了多处这一时期古瓷窑遗址。琉璃工艺和制瓷工艺向来联系密切,介休现存元代瓷窑遗址无疑从侧面有力地说明了宋元时期介休琉璃工艺的发达。
   其中,最著名的是创烧于北宋初年的洪山古瓷窑遗址(前述“法兴寺碑”即出土于该遗址所在的介休洪山镇),该瓷窑于北宋初年创烧之后,“历经金、元盛烧,明清时期才走向衰败”。
   而对于琉璃来说,明清时期,介休建筑琉璃恰恰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保留下来大量优秀的作品,作品类型多样,色彩、造型具臻上乘。
  后土庙的微缩景观
   介休建筑琉璃艺术久负盛名,从后土庙令人叹为观止的琉璃艺术可窥一斑。欣赏琉璃艺术一定要来看这座后土庙。
   介休后土庙,是一处包括五进院落并配有楼台殿阁的庞大建筑群。这个建筑群里,有影壁、山门、过殿、东西廊房、三清楼、钟鼓楼、后大殿等。除建筑本身外,浩瀚精湛的琉璃构件更加为人称道。
   进入后土庙,置身于道教宫殿,仿佛进入艺术殿堂一般。山门前两座砖砌影壁上雕有海水流云、花草树木、二龙戏珠、麒麟八宝、龙戏牡丹、仙山楼阁以及琴棋书画等各种图案,形象生动,惟妙惟肖;庙内主体建筑三清楼整个屋顶全部饰以五彩琉璃构件:金黄色的琉璃莲花脊岭、高耸巍峨的宝刹龙吻、形态各异的浮雕龙凤、色泽艳丽的雕花饰片、欲走无路的仙人瑞兽,在阳光的照射下各显其韵。
   据有关史料记载,该庙最少有1550余年的历史。因遭地震毁坏,元、明、清三代扩建和重修。现存部分主要为明正德年间扩建。
  土办法把控质量
   在介休洪山源神庙内,立有一块清光绪十八年石碑,按照上面石刻碑文的记载,当时,建筑琉璃的生产技术已不是少数人掌握的秘密,介休洪山的从业人员都能烧制,这也从侧面说明,介休建筑琉璃工艺技术基础非常雄厚。
   琉璃制作的工艺大体要经过选料、设计、成型、素烧、施釉、釉烧、产品检验等几个阶段。琉璃的原材料基本都是就地取材或就近取材,因介休境内煤矿、陶土等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加之洪山泉等充足的水动力的运用,为介休琉璃的烧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条件,宗教的兴盛也为之提供了恒久的平台。
   以往因缺少有效的原料检测技术和设备,制陶匠人在原料选择上总结出了一套简便实用、行之有效的土办法,有经验的匠师通过“看”、“捏”、“舔”、“划”、“咬”等方式判断泥料的成分和性能,这是检测仪器难以完全取代的。
   琉璃成型主要通过手工捏制或模制来完成,这就要求匠师不但要有较强的立体造型能力,还要有一定的艺术鉴赏水平。琉璃胚胎干糙成型后要进行高温素烧,素烧出窑后,要对成型的素胎胚件进行施釉,再进行入窑釉烧,第二次的窑温要比前一次低,但是很要紧的一道工序,也是整个生产过程成败的关键。烧工要根据烧制产品体积的大小和施釉情况,对窑位分布、烧造时间、窑温等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在过去,烧工要完全根据火色的变化判断窑内温度的高低,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经验性。
  破解失传配方
   孔雀蓝琉璃是我国古建筑上一种名贵的传统建筑材料,其釉色名称是以孔雀羽毛为标准,釉色偏绿的称为孔雀绿,釉色偏蓝的称为孔雀蓝。这种美丽的色釉创烧于元,兴盛于明清。在刘开宝破解这一技艺之前,这种古老的琉璃釉配方已失传近一个世纪。
   琉璃釉料的配制在这一行业中是最难掌握也最具隐蔽性的技艺,尤其是像“孔雀蓝”这类釉料的配方,匠人视其为“绝技”。刘开宝,是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琉璃制作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面对几近失传的琉璃制作古法,唤醒了他破解孔雀蓝古配方的决心。
   传统琉璃制作是一种技术含量和艺术含量较高的技艺,需要从业者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磨炼和积累才能成才,培养周期较长。而现在的年轻人对这种技术难度高、技艺性强、学艺时间长、见效慢的手工艺行业普遍兴趣不高,致使传承的人力资源相对匮乏。
   为了破解即将失传的古法,刘开宝亲自动手,开始购置研磨机、烤炉等小型实验设备,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终于有一次烧制出了一个和孔雀蓝相近的颜色。之后他又叫来了陶瓷专家和自己一起攻关,一块总结经验,最终得出结论,烧制出完美佳作。
   在研究出孔雀蓝釉的烧制后,刘开宝首先为介休博物馆烧制了大型城市孔雀蓝琉璃艺术品。伴随着琉璃雕塑艺术品《世世太平》的问世,象征着我国古法孔雀蓝琉璃烧造工艺百年失传后再一次面世,古城介休在文化复兴中从此又多了一张城市名片、一座标志性景观,也昭示着濒临失传的介休琉璃烧造工艺开启了历史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