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03月14日

无论多忙多累 也不放弃做公益

  本报记者 杨伟义 王薇
   “以前,做公益是出于热情;现在不一样了,它成了我的责任。”家住太原市安广社区的王磊认真地说。
   身为“山西爱心顺风车”的负责人,31岁的他,不但要做好日常工作,还要经常带领爱心车主给市民送福利、组织志愿者一同帮助有需求的人。尽管日子忙成了“陀螺”,劳累中的他却也深感快乐。
  创建公益团队
   王磊是吕梁人,由于工作原因,他时常要在太原与吕梁兴县之间来回奔波,时间一久,他便想到要组建一个能相互搭便车的小团队。
   “2014年,我召集几个好友成立了顺风车公益组织,我们更看重友谊,所以,相互不会收一分钱。”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二十多人的队伍如今竟发展成了四五万人的公益联盟,除了太原,各地市类似的组织也融汇了进来。
   人多了,力量也就大了。每逢高考,王磊都会在全省组织“爱心送考”活动,考生和车主可以就近匹配;春运时期,他倡导车主免费送返乡的农民工回家;今年2月,他又自掏腰包举办了首届新春茶话会,和大家共同商讨顺风车未来的发展、乘客安全搭车的问题……
   王磊的家人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会为了一个不赚钱的事业付出这么多?但他认为,公益事业也是一项事业,自己有必要认真对待。
  资助留守儿童
   2014年11月,王磊和几位爱心人士来到了吕梁一个小山村里,特地向村民打听当地特困孩子的家庭情况,一番闲聊后,他们被带到了留守儿童明明的家中。
   “明明的父亲是普通农民,母亲智障,家里的老人也身患疾病,孩子不爱说话,我们就不停地问他多大了、喜欢做什么。”目前,王磊等人关注着100多位像明明这样的留守儿童,不但每学期送去善款,还时常带些玩具和生活用品给孩子们。
   让他感到心酸的是,不少孩子的妈妈当年是被卖到村里结婚的,生完孩子就离开了当地,红红就是一个例子。当王磊问红红最想干什么时,孩子左右摇晃地说,她想妈妈。
   王磊说:“之所以把留守孩子作为帮助对象,是因为觉得他们是希望,是花朵,我很乐意帮他们摆脱困境,让他们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