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03月15日
绛县村医樊哲峰

辞去铁饭碗学医回村办起卫生所

  本报记者 孙梦钊 通讯员 贺永新 张莉
      省卫生计生委温馨提示:12320卫生热线,您身边的健康顾问!健康咨询、投诉举报、表扬建议、预约挂号,敬请拨打。
   “樊医生医术高、收费低,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健康着想,是一个贴心的好医生。”柳庄村脑梗患者,70岁的张利明老人竖着大拇指这样说。西录村糖尿病患者张都琴,沟楞村乳腺癌患者邢桂枝等老人们,一提到樊哲峰,都津津乐道、赞不绝口。
   樊哲峰今年63岁,1973年从闻喜县卫生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绛县横水镇西录村当了一名村医。西录村位于横水镇东1.5公里处,由两个自然村组成,占地面积9平方公里,326户人家,1312口人。四十多年来,他从最初只负责全村的健康管理工作到逐步承担起全村的计划生育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由于他善钻研、医术好、责任心强,对病人关怀备至,群众都很信任他。
  辞掉工作学医
   有人问樊哲峰,为什么要当一名医生呢?他说,初中毕业后,自己被安排在县信用社工作,由于村里没有诊所,每次周末回家,左邻右舍都会让他捎药。由此,他反复思考:村里缺医少药,村民有病得不到及时诊治;特别是母亲得了结膜炎,双眼失明,后来又得了胃病,没有及时治疗,进而成了胃癌,最后离开人世;儿童得了麻疹、水痘,因为得不到及时治疗也相继死亡;村民有伤口感染,未能及时处理,得了破伤风……一个村子没有医生,村民生活十分艰难困苦。
   经再三思量,他决定辞职并立志学医,参加赤脚医生培训班一年,在闻喜县医院实习治疗常见病一年,由此叩开了悬壶济世大门。之后,他自筹资金,自己上山采药,开办了村卫生所,正式踏上救死扶伤的征程,怀仁济世,为无数生命健康鞠躬尽瘁。
   “从学医那一刻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时刻记在心里。”樊哲峰说,不管生活有多大压力,面对病人时,他都要求自己时刻保持冷静,排除一切干扰,认真细致地诊断,辩证施治用药,尽量做到药到病除,让病人病痛而来康复而去;对于不能确诊的大病,他会帮忙护送到上级医院,送便利于民,尽到医生的责任。
  真情实意治病
   1982年4月,当时的西录村卫生所无医、无药、无人,仅有两间空房。樊哲峰承担西录村卫生保健工作后,自筹资金5万余元,建起了西录村第一个卫生所。1996年,他卖掉粮食,又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筹集资金8万余元,在公路边建起了五间卫生所用房,实现四室(药房、诊断室、观察室、电脑室)分开,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就医环境。
   2016年10月,村里有一名幼儿突发高烧、口吐白沫、眼睛上翻、牙关紧闭,不省人事,送到诊所时已是晚上11点。樊哲峰检查后,发现是由高烧引起的抽风,情况危急。他当即用手扒开小孩牙关,为其吸取口腔黏液,其间,孩子紧紧咬着他的手指,他忍着痛继续治疗,看到孩子病情缓解后,他立即拨打120急救,亲自将其送到县医院治疗,直到孩子脱离危险、安全苏醒,他才悄然离去。
   村民张某勤因患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长期卧病在床。樊哲峰经常上门为其进行常规身体检查。2016年11月的一天,张某勤的儿子匆匆来到诊所求助,说父亲大便不下。樊哲峰急忙赶至其家,经检查发现是长期性便秘、腹胀腹痛,肠鸣音没有回声,遂立即实施灌肠处理,但无效果,病人则疼痛不止、大哭大叫。面对此景,他毫不犹豫,带上手套,硬是把大便从患者肛门抠出来,并继续实施二次灌肠处理,终使其顺利通便。
  防艾滋病先锋
   1996年,村里突发流行一种“怪病”,许多青壮年不明原因得病而死,后来得知是艾滋病,是由于前些年非法采血造成的。面对吞噬生灵的 “病魔”——艾滋病,樊哲峰忧心如焚。为了避免本村其他人及后代再受艾滋病危害,他主动参加了省、市、县三级培训,掌握了防控和诊疗技术,主动请缨,承担了附近几个村庄艾滋病患者的药物分发工作。
   为消除群众“恐艾”心理,他在村卫生所办起了心理健康咨询室,为村民播放艾滋病宣传录像带、讲解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利用晚上串门、看病,茶余饭后到村民家中现场宣传。为了消除村民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心理,他在参加婚宴时,还会主动和艾滋病感染者坐在一起,以自己的行动逐步转变了村民们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
   村里有一对患有艾滋病的夫妻,村民不敢与他们交往接触,儿女们也嫌弃父母,害怕传染。樊哲峰便多次上门与其儿女进行沟通交流,讲解艾滋病传播知识,消除了误会。后来,儿女们对老人的态度有所好转,老人也在子女的陪伴下度过了最后时光。
   此外,他还利用各种机会走出去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工作,每逢健康教育宣传日,他都会更换板报宣传内容;每逢当地庙会,他也会亲自带上宣传资料,走上街头巷尾,发放艾滋病知识宣传资料。由此,广大村民对艾滋病知识有了更深入地了解,预防艾滋病的能力明显提高。
  扎实公卫服务
   2010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后,樊哲峰及时为全村1312人建立了居民家庭健康档案和电子健康档案。为了抓好项目管理,他坚持定时随访群众,为群众按时测量血压血糖,及时调整降压药和降糖药;每年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及时上门评估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儿童满月随访、疫苗接种等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虽然樊哲峰已60多岁,但每位村民的健康用药和康复状况,他都牢牢记在了心间,每月的健康教育宣讲雷打不动,印发健康知识资料更坚持不断,用优质贴心的医疗服务践行了一位基层医生敬佑生命,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努力做到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工作要求,赢得了村民的赞誉和信赖。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樊哲峰从不开大处方,不让病人多花钱,从不昧着良心挣钱。一年365天,除了业务培训,跟随村民转诊外,他几乎天天都在岗。四十多年来,无论半夜三更、刮风下雨,还是数九寒天、夜里急诊,他始终无怨无悔,牢记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面对困难,从不计较得失,始终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满腔热忱地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