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03月28日
首批艾滋病患儿

将集体参加高考

渴望被社会接纳
  本报记者 钟如杰
   再过三个月,在临汾市红丝带学校学习生活了近13年的小涛,将与其他15名同伴一起参加高考,他们最担心的就是不被社会接纳,因为他们都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艾滋病患儿”,在国内这也是第一批集体参加高考的艾滋病患儿。
   3月27日,记者前往这所国内唯一的艾滋病患儿学校时,小涛和其他孩子正在紧张的复习中。
  被乡亲歧视
   18岁的小涛是学校的“名人”,曾参演过一部电影和一部纪录片。
   很多医生至今都记得2004年小涛刚来时的情景,那是一个阴冷的夜晚,小涛被父亲送到红丝带学校的前身“绿色港湾”。那时他又黄又瘦,奄奄一息。
   “大夫,求求您救救我的孩子吧。”其后,小涛的爸爸在医院陪了小涛整整两年多。
   没有收入,病区的护士就给小涛的爸爸找了个在病区打杂的活儿,以便能够让他陪在儿子身边。等小涛病情稳定后,爸爸才回家。
   病情稳定后的小涛发现,除了他所在的医院和学校,包括亲戚和村里的人都刻意与他保持着距离。
   之前家里一直骗乡亲说孩子去外地读书了,但2010年参演了两部影片后,一些村里人发现了小涛的病,这令他有些害怕。
   尤其是有村民在电视上看到了小涛的新闻,在网上搜到了他参演的电影,小涛的病再也瞒不住了,寒假回村,他已经成了村民眼里的“瘟神”。
   村民对小涛充满恐惧,远远看到就躲着走,和小涛一起玩耍的小伙伴越来越少,有的孩子咬耳朵说:“不要接近他,他得了病。”声音虽然不大,但敏感的小涛还是听得一清二楚。
   小涛最后只能待在家里看电视,他的玩伴是一只小猫。
   小涛知道,改变这一切需要时间,他早已接受了现实。令他欣慰的是,虽然自己在小世界受到排挤,但在更大的舞台上却得到了认可,选他出演这两部电影就是导演亲自拍的板。
  怕不被接纳
   事实上,与小涛受到同样歧视的孩子不在少数。高考临近,这些曾经的过往,让即将走入大学的孩子们仍心有余悸。
   小涛和他们的同伴们现在很纠结,他们最担心的是进入大学后,这种特殊的身份是否会被同学们接纳,他怕又回到以前的情景——被大家歧视。其他同伴的想法与小涛一样。
   小涛说,在学校每年有很多人过来看望他们,有的热心人每年会过来看望他们很多次,除了给他们带礼物和慰问品,还会与他们共进午餐一起做游戏。“凡是来到学校看望我们的人,都是从内心里接纳我们的。”
   然而,在学校他们可以毫不拘束放开自己,但走出学校的大门,他们从来不说自己是 “红丝带”的,怕别人歧视他们。
   他听说大城市的人接纳程度高,所以小涛想去北京读大学,至于读大学后的饮食起居以及如何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生活,小涛现在很迷茫。
   学校的校长郭小平,早在年前就考虑孩子们的出路问题,他内心当中还想让这批孩子能在同一个城市读书,“如果别人无法接纳他们,就让孩子们搬出来住,我给孩子们租房子。”
   小涛他们的担忧郭小平早已经考虑到了,现在他正向当地的教育部门申请,希望能给孩子们设个独立的考点,让这批孩子能集中在一个考场参考。“这批孩子很特殊,希望在录取时给孩子们一些政策上的倾斜。”这是郭小平和孩子们现在最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