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04月11日

农村娃靠“两宝”玩转石材市场

  本报记者 赵云云
   20年前,初中还未毕业的陈则胜走出学校,开启了他漫长的打工生涯,当时他刚满14岁。出生在湖北咸宁市通山县的他,瞄准了当时通山最火爆的行业石材市场。时间转瞬即逝,如今,34岁的陈则胜不仅成为了太原银通石材市场的老板,而且还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这个石材好不好,真还是假,我一眼就能看出来。”
   从打工仔到老板,陈则胜经历了酸、甜、苦、辣,尝过胜利的果实,吃过失败的苦果。“好在我失败之后没有气馁,坚持了下来。”陈则胜说,创业初期,自己就因为一单生意赔得一蹶不振。在哥哥的鼓励下,他们通过贷款的方式解决了资金周转难题,最终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现在,陈则胜在阳泉和太原都有自己的店面,销售额还比较理想。在太原石材市场,陈则胜指着石材市场说:“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建材市场有两家做得非常不错,其中就有我们银通建材。”谈及取胜的法宝,他说出了两个关键词:诚信和品质。多年来,陈则胜对产品的质量和对客户的信誉看得非常重,他把诚信和品质作为自己的准则,稳步前行。
   闲暇时,陈则胜喜欢走进工地一线,监督石材安装。他说:“不管客户大小,只要买我们的产品我们就要对他负责。即使不买我们的产品,咨询我关于石材的质量问题,我也会认真给予分析评价。”
   去年,陈则胜回老家通山县,正值家乡修水库,他果断地给家乡捐了一些钱。近几年,他每年都会或多或少地为家乡的建设作一些贡献。
   “我的家乡,还有很多人没有脱贫。”说到此,陈则胜说,他还有一个梦想,“努力把事业做得更大一些,赚更多的钱,尽力帮助老家更多的人脱贫,因为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我知道贫穷的酸楚。”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李睿

div>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