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04月13日
讲学·卫方正讲《论语》

信有师生同父子

  卫方正,山西省著名青年学者,国学教育专家。山西青年报总编助理、山西文瀛书院院长、山西国学大讲堂教授、山西孔子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山西当代儒学研究会理事、太原美学研究会理事、山西书法家协会会员、中镇诗社社员、山西青年报《弟子规》讲师团首席讲师。
   自幼系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寒暑不辍,泛滥百家。平生以打通古今,经世致用为心,“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尽一个中国读书人的义务。2007年创办山西文瀛书院,先后开设《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古文观止》《史记》《千字文》、说文解字、国文写作等多种课程。近年来致力于青少年通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已取得显著成果。
  卫方正《论语》解读之二百五十五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注释
   陈、蔡:均为国名。
   不及门:门,这里指受教的场所。不及门,是说不在跟前受教。
   公元前489年,孔子时年六十一岁,带着颜回、子路、子贡等弟子自陈国到蔡地去。途中,他们被陈国的人们所包围,绝粮七日,“从者病,莫能兴”,许多弟子饿得不能直腰。公元前484年,孔子返回鲁国以后,子路、子贡等人先后离开了他,颜回、冉伯牛也英年早逝。昔时相从于陈蔡者,竟一时死散殆尽矣!
   晚年的孔子,时常想念这些同甘共苦的弟子们。面对着越来越多的新弟子,他惆怅地说:“曾跟随我从陈国到蔡地去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身边受教了。”
   “信有师生同父子”,启功先生此语,恰好可以移用于此处。
  闲话
   孔门师生,共同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学派,这必然需要大量人才前仆后继的努力。“后继”固然令人欣慰,“前仆”则每每使人扼腕痛惜。
   ——但这是免不了的。从“前仆”者的角度,我想也是欣然的。“求仁得仁,又何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