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04月13日

《弟子规》版本文字的比较

  当前社会上讲解《弟子规》的著作很多,大家所使用的《弟子规》原文,以及对《弟子规》内容的分篇、标目,大致上都一样。山西省图书馆藏有清光绪十年山西解州书院刻印的《弟子规》,其文字状况和今天人们所使用的《弟子规》原文多有不同。
   姑且将山西解州书院刻印的《弟子规》版本称为“解州版”。上海师范大学黄灿2011年的硕士论文《〈弟子规〉研究》,列表介绍了作者所调查的十种《弟子规》版本的文字差异情况。兹将这些版本与《弟子规》解州版的文字差异情况布列于下:
   [1]分篇状况:目前出版的多种《弟子规》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共八篇。解州版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共五篇。李逸安译注的《弟子规》(中华书局出版)也分为五篇,标目与解州版相同。
   [2]首孝弟:较晚的《弟子规》版本将“弟”改成了“悌”,现在出版的《弟子规》,有的采用了“悌”。
   [3]行勿嬾:有的版本“嬾”作“懒”。
   [4]业毋变:有的版本“毋”作“无”。
   [5]亲憎我:有的版本“憎”作“恶”。
   [6]谏使更:有的版本作“谏以几”。
   [7]怡吾色:有的版本作“气则下”。
   [8]柔吾声:有的版本作“色则怡”。
   [9]悦复谏:有的版本“悦”作“说”。
   [10]亲有疾:有的版本“疾”作“病”。
   [11]居处辨:有的版本“辨”作“变”。
   [12]己即到:有的版本“即”作“先”。
   [13]幼勿坐:有的版本“勿”作“无”。
   [14]声贵低:有的版本“贵”作“要”。
   [15]视勿移:有的版本“移”作“疑”。
   [16]适可止:有的版本作“食适可”。
   [17]宽转湾:有的版本“湾”作“弯”。
   [18]绝勿近:有的版本“勿”作“无”。
   [19]绝勿问:有的版本“勿”作“无”。
   [20]问孰存:有的版本“孰”作“谁”。
   [21]后有急,借不难:有的版本作“人借物,有勿悭”。
   [22]话说多:有的版本作“说话多”。
   [23]多易错,少易好:有的版本作“惟其是,勿佞巧”。
   [24]奸巧语:有的版本作“刻薄语”。
   [25]勿急遽:有的版本“遽”作“疾”。
   [26]人所能:有的版本“所”作“有”。
   [27]愈思勉:有的版本“思”作“加”。
   [28]扬人恶:有的版本“恶”作“短”。
   [29]与宁多,取宁少:有的版本两“宁”字皆作“宜”。
   [30]仁者希:今天出版的一些书籍将“希”改成了“稀”。
   [31]勿生慼:今天出版的一些书籍将“慼”改成了“戚”。
   [32]书案洁:有的版本“书”作“几”。
   [33]磨墨偏:有的版本“磨墨”作“墨磨”。
   [34]还原所:有的版本“所”作“处”。
   [35]绝勿视:有的版本“绝”作“屏”。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慼。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这段文字在解州版《弟子规》中归入“泛爱众而亲仁”的栏目下,而在今天通行的《弟子规》中却在“信”的栏目下,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笔者认为,这段文字在解州版中的位置是对的,而今天通行的版本则应该归于校勘学上的“错简”现象。
   从“见人善”到“渐相亲”,一共二十四句。如果旧时是按照每行四句刻印的,则是六行,占一个页面。可能是由于拼版或装订的失误,这个页面跳到前面去了,因而导致了这一错误的发生。
   解州版《弟子规》的“入则孝出则弟”部分有三百字,其“谨而信”部分有三百一十二字,“泛爱众而亲仁”部分有三百字,其主干部分的文字量十分均衡,这显然不是巧合,而是创作者特意的安排。如果将“见人善”到“渐相亲”的二十四句话移位,这种平衡就不存在了,其“仁”的部分仅剩下了四十八个字,似乎作者对“仁”的内容处理很草率,没有展开其内容,只是敷衍了几句。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慼。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这分明说的都是“亲仁”的内容,放在“亲仁”的栏目下,显得天衣无缝。放在了“信”的栏目下,明显文不对题。 据《弟子规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