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04月24日
太谷农业牛在哪之农民致富篇

中国枣乡万亩枣园9村受益

  本报记高静
    在太谷县小白乡万亩红枣园区内,一路下来,近3公里长的道路两旁全部种着枣树。这些枣树经过密植矮化,个头与人身高相近,适合采摘。
   这个万亩枣园,惠及着沙子地、东崖等9个行政村,种植面积达2万亩,实现红枣年产量约4000万斤。
   由133户社员参与共建的太谷鑫鑫红枣专业合作社,13年来主营的壶瓶枣销售到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并成功出口加拿大。
  省内首家
    太谷县兴谷枣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红枣园区的龙头企业,也是鑫鑫红枣专业合作社133户社员中,唯一一户团体成员。2004年,对周边9个村的一万多亩壶瓶枣资源整合后,成立了“鑫鑫红枣合作社”。
   “鑫鑫红枣合作社是省内第一家红枣专业合作社,而公司在国内也是较早用 ‘公司+基地+合作社’作为经营模式。”兴谷枣业有限公司副经理杨宏伟说,这种模式,就是让农民专心种植,公司打包销售,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公司统一向农户收购壶瓶枣,打包销售,可以防止一些针对收购价格出现的恶意竞争。”
   “合作社实行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产品销售和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聘请三名教授为技术专家,并建立起合作社自己的技术指导队伍。”杨宏伟说,现在公司建立了“田间→车间”的无公害生产加工线,对壶瓶枣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生产、统一销售,枣农的收入更丰厚可观。
  国家专利
    红枣成熟正值秋雨季节,但红枣遇雨会开裂腐烂。遇雨裂枣,成为壶瓶枣发展的制约因素。2002年至2009年,太谷壶瓶枣每年裂枣损失达70%以上,给枣农造成了巨大损失。
   1998年开始,兴谷作业有限公司开始探索研发防裂枣雨蓬。通过对雨蓬支架角度的调整、膜的改进,2003年,公司研发设计出“防裂枣牵引式支架雨蓬”,防裂枣效果达到90%以上,并取得了国家专利。
   “雨蓬的投入大概是一亩地6000元,其中支架可以用8年左右,膜可以用4到5年,成本较低。”杨宏伟说,“防裂枣雨蓬不仅解决了红枣遇雨裂果难题,还改变了以往秋风打枣的习惯,能坚持到10月份寒露过后再采收。20天生长期的延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红枣的品质。”
   推广防裂枣雨蓬专利技术,使合作社范围内的壶瓶枣成为太谷县集中连片最大、管理水平最高、产品质量最好的产区,销售价格比太谷县其他地区高出20%。使用雨蓬后,配套其他综合技术,生产出的壶瓶枣无裂果、无虫害、无公害、无污染,价格是原壶瓶枣的6倍以上。现在,园区已搭建遮雨蓬4000多亩,90%以上的枣树实施密植矮化管理,产量、果品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
   与此同时,园区还与果树所、农大开展合作,在果树所的帮助下,园区引入茶壶枣、磨盘枣、羊奶枣等100多个新品种,并通过果树所提供的信息捕集器,对枣树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湿度、温度数据采集,以判断某些疾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农大教授研制出的 “枣宝一号”农药,可以预防壶瓶枣黑斑、缩果病,大大提升了果品品质。此外,新研制出的富硒肥料也为园区带来了新的效益。
   目前,园区增加了100多亩富硒壶瓶枣有机培育基地,生产出的无公害富硒壶瓶枣已拥有了固定的消费者群。
  “中国枣乡”
    现在,合作社壶瓶枣产品注册了“兴谷”商标,2004年12月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销售到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其在国内的营销网点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哈尔滨、大连等27个省市,产品通过代理,还成功出口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产品成功出口,是需要符合进口国检测标准的,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农、肥、重金属含量不超标。”杨宏伟说。
   “合作社刚刚成立的时候,最难的就是大家的疑问、不信任。很多人有疑问,加入合作社有什么用?”杨宏伟说,在接受培训后,以前种树费钱、费工、费时,后来有了科学的步骤和方法,收入好了,品质也好了,社员也渐渐开始接受,并带动周边村民加入,提升了整个小白乡的枣业技术。
   经过多年发展,合作社的壶瓶枣产品从以前单一的鲜枣逐渐发展,2015年增加了枣夹核桃,去年又新增加真空冷冻脱水技术,生产枣干,包装售卖。现在,30多种枣产品通过批发流通、超市、特产店和网店等渠道进行销售。园区还聘请了“淘宝大学”的老师对网店进行指导,学习电商经营。
   目前,万亩枣园已成为小白乡的主导产业之一。2015年,园区人均收入均达到万元以上,其中,红枣产业收入占到总收入的70%以上。
   红枣品质优良,加之地理位置优越,园区距太谷县城约20公里,距太长高速出入口仅2公里,毗邻太原市、晋中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枣乡”。
   “未来,我们还将探索研发果蔬混合的产品,比如红枣与苹果汁、山楂汁等进行混合,适应消费者不同口感和营养需求。目前,我们正在研制枣泥糕。”杨宏伟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引导枣农建立原材料基地,比如富硒壶瓶枣有机培育基地等,“用好的原料,加工好的产品。”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康乐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