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05月03日
—— 武政人物访谈 ——

幼承庭训扬美德 挥毫泼墨显正气

   武政 又名赵文,别署不染轩主,悟真斋主,1986年生,山西省武乡人。毕业于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
  书法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青年书协理事,山西省书协会员,山西省青联委员,山西傅山书画院副秘书长。
   其作品入展,纪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书法展,入围全国第二届隶书展,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展,入围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展,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全国第三届行草书作品展,第一、二、五届“永乐宫”书法展,“乌海杯”全国书法展;山西省青年书法篆刻展一等奖,山西省第八届书法展获提名奖,山西青年书法优秀作品展获奖,山西省首届书法新人作品展提名奖,山西青年书协首届书法小品展,山西六届书法临摹大赛优秀奖,山西省首届草书展,山西省第九届书法展,山西省第二届新人书法展,山西省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获奖。
   山西青年报:你出生于书香世家,深受父亲的熏陶,请谈谈你的学书经历。
   武政:我出生在山西武乡,得益于父亲的言传身教和谆谆善诱,打小,我就开始接触笔墨纸砚和各种鸿篇巨制的书法作品,长期沉浸在传统艺术中,渐渐喜欢上了书法,对书法的了解也越来越深。
   我学习书法是从《张猛龙》入手,后又通过对《张迁碑》《石鼓文》及行草的潜心研习,逐渐在传统书法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创作风格。
   父亲的潜心教导加上少年时的学习,练就了我扎实的书法功底。
   我主攻篆隶、隶书,篆书仿石鼓文,隶书以汉代张迁碑为基础。在此二帖中,我的书法得其方正、刚强、厚重之气,并以张迁碑之拙补石鼓文之正,又以石鼓文线条之雄强补书法之刚劲。
   之前,我没有研习行草,大学期间,又在“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及孙过庭《书谱》上下苦功,并有所得。
   除了对篆隶、行草的精研,我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们去敦煌莫高窟、全国各大碑林等进行实地观摩学习。这期间,我兼收并蓄,获益良多。书法使我在性格养成及修为方面大有提升。
   山西青年报:很多同仁看到你的字,评价你“性情豁达幽默,善良淳质,极富正义感”,对此,你怎么看?
   武政:由字及人,由人及字,我认为,书法是最美的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在浸润书法二十余年的时光里,我也在不停地学习和吸纳中国丰厚的传统文化。
   我在写书时,仍依循“字法、笔法、章法、墨法”,做到字法准确,笔法精到,墨法丰富,章法美观,对这四“法”的追求,是对艺术的追求。譬如,在一幅作品中,于端庄中见姿态,于平正中寓变化,以厚为巧,以古为新,自有风骨。行草书洒脱随性,率真豪迈,自出新意。凡此种种,皆有法度。
   古往今来,无数先哲圣贤、墨客文人之于临帖,皆有妙谈高论,后人奉为圭臬。自幼父亲便叫我临帖,并告知临帖是学书法之不二法门,梦想不通过临帖而成为真正的书法家,终归是水中捞月、镜中看花,虽看得实在,却依旧虚幻。
   我认为,若要临好帖,首先需选好帖,所谓的好帖就是历史传承下来的经验,实践中被证明是优秀的,临摹起来称手的,适合自己且自己喜欢的。初学者要求“形似”,中学者要求“神似”,高学者要求“不似”。
   创作则是要根据临帖中得到的宝贵财富,借鉴现代书家时下流行的书法风格,加入创作,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其中,纸张、墨笔、毛笔、印章都很考究,不同的作品要使用不同材质的笔墨纸砚,另对章法、字法也需严格要求。
   同时,书法从应用到艺术,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博大的文化内涵,决定了书法不仅仅是书写。书法为历代帝王、文武名人承袭光大。追溯古今,君王官宦好书;修史立传,诗词歌赋的文人好书;云游四海传道说经的道、佛大师好书;统帅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将帅好书。书法这种艺术,有无穷的表现力,被不同职业书写者无限的想象力所驾驭,实现着各自的精神之舞美、精神之迹化。
   山西青年报:你目前擅长行草书和隶书,能否谈一谈你的书法心得?
   武政:我自幼临帖,擅长行草和隶书,行草以“二王”为基础,取历代名家之所长,在不断的创作中,形成自己的独特品貌,任意发挥,洒脱自如。隶书习得汉隶和魏碑的精髓,吸收点画间的俯仰取势、字里行间的向背呼应,用笔率真,造型奇异,气势雄强,显现出自己独到的艺术特色。
   我的书法今有所成,感恩父亲引我走进艺术大门。但作为一名艺术家,必须要有所担当,不断为之付出努力和奋斗。不要将自己的创作束之艺术的高阁,而是时刻接受社会大众的检阅,修正创作中好的优秀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