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05月11日
讲学·卫方正讲《论语》

无情未必真豪杰

  卫方正,山西省著名青年学者,国学教育专家。山西青年报总编助理、山西文瀛书院院长、山西国学大讲堂教授、山西孔子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山西当代儒学研究会理事、太原美学研究会理事、山西书法家协会会员、中镇诗社社员、山西青年报《弟子规》讲师团首席讲师。
   自幼系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寒暑不辍,泛滥百家。平生以打通古今,经世致用为心,“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尽一个中国读书人的义务。2007年创办山西文瀛书院,先后开设《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古文观止》《史记》《千字文》、说文解字、国文写作等多种课程。近年来致力于青少年通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已取得显著成果。
  卫方正《论语》解读之二百六十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注释:
   恸:tòng,过分悲痛。
   夫人:那个人,指颜渊。“夫”形容词,“那”的意思。
   对自身情感的节制,是孔子一向强调的一项重要修养。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然而,颜回去世之后,孔子哭得非常伤心。他身边的从者说:“老师,您老人家过度悲痛了。”孔子说:“是这样吗?如果我不为颜回过分悲痛,我又能为谁过分悲痛呢?”颜回之死对孔子的打击,于此可见一斑。
   我推断,在颜回过世之后,孔子的健康状况急剧而下。如果颜回活着,孔子也许会更高寿。
   孔子是圣人,但圣人也是人,有血有肉,有情感。孔子这一哭,使我更加感觉到他的亲切,也更增添对他的钦敬!
  闲话
   年少时,曾读过一本书,《走下圣坛的周恩来》,对其中很多细节印象颇深。书中有一章名叫《四次痛哭》,记下周总理为数不多的几次过分悲痛。其中第一次是他在重庆期间,父亲过世了。当时由于周总理刚刚因膀胱脓肿动过手术,刀口尚未愈合,所以周围的人对他暂时采取了隐瞒。周恩来是东方伟人,风度翩翩。但是,当他知道他父亲去世的消息时,突然情绪失控……
   周恩来静静地站着,嘴唇微张着一直在颤栗,凝滞的眼睛里慢慢地泌出一眶泪水;我(邓颖超)听到了他的呼吸声,并且越来越清晰,那是鼻腔和喉咙壅塞的原因,这种粗重颤动的呼吸终于变成抽泣呻吟的节奏,泪水已经盈满眼眶,泉水一样漫溢下来,丰饶地淌过灰白的面颊。
   “呜——”我听到一声长长的凄哀的号哭,周恩来的手捂到脸上,仿佛流泪已经无法减轻内心尖锐的痛楚,他终于松开喉咙,大放悲声,并且一屁股坐倒在地上。
   在场的人,有的惊愕,有的慌张失措,有的难过地跟着一起掉泪。我也流泪了,因为我终于听出这一次的哭声与以往的不同。这是大忠大孝的哭声,带着我们民族的浓厚气息,带着传统和伦理道德的力量,凝聚了五千年文明的气势,猛烈地迸发而出。这哭声使我心灵震颤,生出一种悲壮的轰轰烈烈之感;望着痛哭失声的周恩来,我忽然对我们的民族,对我们的党,对我们党的领袖生出一种新的深刻一层的认识……
   周总理之哭,令人想起孔子之哭。“无情未必真豪杰”,这句话不对,应该是“无情必非真豪杰”。礼生于情,倘若连情感都没有了,只留下虚伪的礼仪和冰冷的法律,我们人类,还活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