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06月14日
—— 张明智人物访谈 ——

雅量高识 情衷翰墨

  本报记者 杨伟义 张炜
   山西青年报:听闻您自6岁起就开始学习书法,是什么原因让您在那么小的年龄对书法产生了兴趣呢?
   张明智:由于我的父亲自小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一生只用毛笔写字,父亲也希望我学习书法。6岁那年,教我执笔,练习写字。同时,父亲给我定下任务,每天得临帖两张,巩固当日所学,还不定时地查看临帖作业。
   上小学时,得益于比同龄人早接触毛笔,书法写得比同龄人好。经常在学校写字报,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赏,才渐渐喜欢书法。依旧每天临帖两张,而后开始修习楷书,柳公权、欧阳询等这些大家之作。
   山西青年报:您早年曾问学于朱焰先生,先生对您有哪些影响呢?
   张明智:我16岁那年,一次偶然机会,有幸和先生认识。当年先生五十多岁,在文物商店担任经理,是当时有名的书画家。我们二人之间并没有因为年龄差而产生间隙,先生于我亦师亦友。
   在书法上,先生颇具耐心地指点我,常说学字先做人,教我先把人做好,再去写书。当时我虽年龄小,却已经在太原重机工作。每日下班都去先生家里或者到商店与先生交谈。我每日练字,先生都会一一做出指导。有时如果我认为先生在指导上有些不妥的,都当面和先生说。先生虽年过半百,但只要觉得我说的有理,仍欣喜接受。正因为我的直言不讳,我们竟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20岁我去当兵的那五年,常与先生书信来往。
   由于经常往来于先生的文物商店,不仅对书法有所研究。耳濡目染中,我学会了鉴赏文物,同时也喜欢上了收藏。
   山西青年报:您不仅在书法上有所建树,同时还通文史,精鉴藏,善绘画、稔熟音乐戏剧。以一方见长都不可小觑,而您多方见长,请问您是如何协调这几方面的爱好呢?
   张明智:我认为文史、收藏、绘画和戏剧,本就根蒂相连。虽看似是很多方面,但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很多大程度上帮助了我。
   曾经有个台湾的收藏家这样说,最高层次的艺术在东方,而东方艺术在中国。真正的纯艺术是没有标准的,但我认为这并不是说真的没有标准,而是说这些标准是模糊的,是综合方面的体现。如果有具体标准的艺术就不叫纯正艺术,艺术所包含的内在力量远大于表面。它是含蓄的,是耐人寻味把玩的。用不同角度欣赏会发现不同的美,以静制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比如,古人的字画,虽只是寥寥几笔,里面的意境,需去慢慢体悟方可知晓。
   而这些内在的、含蓄的东西,需不断地学习古人优秀的文化,充实自己的学识修养。
   我爱好收藏几十年,家里古代书画雕塑林林总总有很多。或悬之壁间,或展于几案,闲暇时翻一翻,可以养气,可以静心。常观摩欣赏,去分析历代书画家的风格品位、笔墨特点。偶尔还与三五好友拉拉二胡唱唱戏剧,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对于书画家来说,必须要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成熟的认知和正确的审美是互相借助、交替促进的,两者的关系就像两条腿走路。读画和对书法的品读更为重要,写的过程中你要体味它。都是相通的,并不是矛盾的对立面。正因为我熟悉这些,丰富了我的学养,才能更好地反哺我的书法。作为书家,要多读多看古人优秀的文化,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逐步“涵养”书法。
   书法到了一定程度,不是技术的较量,是修养、文化积淀的较量,演技是神韵和气韵的贯穿,是背后的东西在起作用。
   山西青年报:在您看来,作为初学者应该如何学习书法,最终要达到什么境界呢?
   张明智:现在很多年轻人学习书法。新中国成立以来,书法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人们开始关注传统,喜欢学习书法。但也有一些书家,是为展览而写,这应该引起注意。很多人一年半载就创作出作品,并且进行展览。当今,书画发展的情况是缺少的继承,继承前人精华的、高品位的东西。
   关于书法的继承和创新,临帖是最基础的,作为初学者必须沉下心打好基础功。我不主张临一种帖,要多博涉诸家,逐步自然形成自己的东西。
   俗话说做书先做人,字要好好练,不断写,不断深入,才能领悟到深处极少数人知道的精髓。有些书家不愿舍大众喜闻乐见的字体,为了迎合大众而止步不前。但是艺术要追求高点,在继承古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作属于自己个性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道法自然。
  张明智 号琴墨居主,河南沁
  阳人。1954年出生于太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侨联国际文化交流联盟理事长、山西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太原市文联副主席、太原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山西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书画专业委员会主任、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入选国展等重要展览,曾编辑出版《弘一大师遗墨》、主编《太原书法六十年》《历代名人咏并诗百首书法作品集》,被中国书协评为“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授予 “优秀艺术家”称号。
  名家点评
  名家点评:
   张明智书法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儒雅俊朗,古朴端凝,气醇格厚,蕴藉深刻。明智书法,端庄而不失潇洒,古拙而不失灵动,张扬而不失内敛,艰涩而不失鲜活。他的书风,清新俊逸,超然出尘,大有古君子风。
   ——田树苌 (山西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三、四届理事)
   张明智字脱凡俗,雅识充塞其间。出古人樊篱,有自己的风范,且不失传统的精神品格;有时代精神,立自己笔墨,显露自己情怀。朴实、真情、灵性、文思其中;敏慧、才能、识量,显现字里行间。家学、功力、修养、学识,总汇在境界品格之中,远出雕斧之气息。
   ——赵承楷(山西省书协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