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06月26日

一对钻石婚老人她给他写十年病历

  本报记者 李媛媛
   “我们都老了,记性也变差了,很多东西都记不住,所以拿笔把病情都记录下来,方便以后治病作参考。”家住太原科技大学家属楼的陈志平为老伴儿赵伟写了十年的病历记录,从患病时间、治疗情况,她都细心写在记录本上。近日,记者采访了这对相伴68年的 “钻石婚”老人。
  详细记录
   在老人家中,陈志平拿出了用药品说明书订制的记录本,翻开“病历”第一页,记者看到,细心的陈志平做了关于病史、手术史及过敏史、用药情况、腰疼情况、帕金森病、前列腺病等分类目录,以便老伴儿找到记录的位置。
   儿时出过天花;16岁害过伤寒;1967年,踢足球踢到腰部,四椎五椎滑脱;1985年,打羽毛球右眼受伤,诊断为虹膜断落……
   陈志平将老伴儿小时候到现在所有的病情都详细记录,她说,有时医生了解病情,这个记录可以做资料。以后儿女照顾时,有个了解。
   今年5月,赵伟因腰痛住进山西大医院,入院后做了诊断性神经阻滞。陈志平怕忘记医生诊断的每个细节,又拿出小本子进行记录,这让主治医生又惊讶又感动。“医生、邻居都说我有个好老伴儿。”赵伟笑得合不拢嘴。
   陈志平说:“儿女们不能常伴身边,我就是老伴的支柱。以前都是他照顾我,现在他身体不好,也该轮到我照顾他了。”话虽直白,却饱含深情。
  相守68年
   自从老伴儿身体不好后,不愿与人多交流,为了每天观察他的身体状况,陈志平会细心观察老伴儿吃饭、走路、声音等方面的情况,稍有不舒服都会被她发现。
   “今年老伴儿已经94岁,我也85岁了,我们是1949年结婚,已经整整过去了68年。”陈志平说,老两口都是太原科技大学的退休老职工。当年,陈志平15岁就认识了赵伟,那时正值国家土地改革,两人一起南下走过了秦岭、四川、成都等地,后又走进重庆、汉口等地。1959年,两人回到山西太原,进入当时的重型机械学院 (现太原科技大学)学校工作。
   没有婚纱、没有戒指,只有简单的几桌饭,从相识、相知到相伴、相守,陈志平和老伴儿一直走到“钻石婚”,老两口相濡以沫,连理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