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07月13日
山洪灾害防御 水库淤地坝安全 中小河流防洪城市防洪排涝 黄河干流防洪 涉水旅游安全

山西六大举措严防汛期灾害

  本报记者 张炜
   “7月15日开始我省进入主汛期,也是全年防汛关键期。”7月12日,我省防汛抗旱指挥部通报六项防洪举措,部署各项防汛工作,省各级防汛指挥领导和防汛人员全部上岗到位,我省进入防汛临战状态。
  汛期灾害可能性加大
   据气象预测,今年我省气象年景整体偏差,不确定因素较多。6月入汛以来,全省平均降雨量94.8毫米,其中大同市、长治市、忻州市、临汾市、吕梁市5个市、10个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2.62万人,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862万元。据介绍,目前我省已连续出现多日高温天气,但随着主雨带北抬,我省将进入暴雨多发期。特别是“七下八上”(即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时期,是我省防汛最关键时期,全省可能出现较大范围的持续强降雨,加上局地突发性、短历时强降雨多发、频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全省旱涝急转、旱涝交替、旱涝并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不过,早在4月份省水利厅已派出10个检查组对各市防汛检查和水库安全进行了专项督察,梳理出57处安全隐患。截至目前,所有隐患已基本得到整改,难以整改的全部制定了应急处置方案。特别是6月入汛后,省、市、县三级防汛系统全面进入实战状态,全省各级防汛指挥领导和防汛人员全部上岗到位,开展防汛工作。
  隐患易发区出对策
   不过,目前我省还存在各类灾害隐患。其中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1万余处,山洪沟道1839条。现有水库600多座,淤地坝1.8万座、尾矿库1000多座,尤其是淤地坝和尾矿库防洪标准普遍较低。此外,我省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近千条,大多数中小河流属季节性河流,多年来未经洪水考验,河道淤积和违法设障现象突出。
   对此,我省总结去年暴雨洪水应对经验,重新修订了山西省防汛应急预案。我省将在山洪灾害防御、水库淤地坝安全、中小河流防洪、城市防洪排涝、黄河干流防洪、涉水旅游安全六大方面做好防汛工作。
   我省将在山洪灾害易发区内的每个行政村,做到必须有1个简易雨量监测报警站,明确1名报警员。对水库工程,我省将进行汛期调度运用计划,保留足够的防洪库容,充分发挥水库拦洪错峰作用。对重点部位要专人巡查盯守。在城市防洪方面,对重要工程、地段和地下空间的防洪排涝能力逐一复核;在立交桥等低洼易积水区划定警戒标识,出现险情及时进行交通管制,保证行人和车辆安全。
   在黄河干流防汛方面,我省结合黄河特点,实行网格化巡堤制度,并将在旅游景区制定危险区域游客疏散安置预案,设立警示标志。
   在此基础上,省防办将对行洪河道开展河道除障清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