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08月10日

讲学·卫方正讲《论语》

  卫方正,山西省著名青年学者,国学教育专家。山西青年报总编助理、山西文瀛书院院长、山西国学大讲堂教授、山西孔子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山西当代儒学研究会理事、太原美学研究会理事、山西书法家协会会员、中镇诗社社员、山西青年报《弟子规》讲师团首席讲师。
   自幼系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寒暑不辍,泛滥百家。平生以打通古今,经世致用为心,“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尽一个中国读书人的义务。2007年创办山西文瀛书院,先后开设《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古文观止》《史记》《千字文》、说文解字、国文写作等多种课程。近年来致力于青少年通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已取得显著成果。
  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
  卫方正《论语》解读之二百八十四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注释:
   盍:何不。
   彻:十税一,十斤粮食交税一斤。当时税制十税二。
   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税。
   根据《左传》的记载,鲁哀公十二年春用田赋,即按亩分摊军费。这一年及下一年,鲁国皆遇虫灾,又有此前的防御齐国入侵以及连年对邾国用兵,故而鲁哀公对有若有 “年饥,用不足”之说,以财用不足为忧。有若回答说:“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少收赋税呢?”
   ——显然,鲁哀公的重点在“用不足”,而有若的重点在“年饥”。二者立场截然不同。故而鲁哀公听后极为不满:“十税二,我的用度还不够,怎么能十税一呢?”有若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百姓充足,国君哪能不足呢?百姓不足,国君又哪能充足呢?”言下之意是,在此灾荒之年,如能轻徭薄赋,便会减轻百姓的负担,他们就能安心劳作,执政者便能维持自己的统治;如果百姓不能生存,便会逃往他处,或者激起民变,导致国家混乱,政权颠覆,执政者又谈何足与不足?
   《尚书》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荀子讲:“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统治者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将自己置于与百姓对立或者毫不相干的关系,只能加速自己的灭亡。
   有若作为孔子的传人,继承了孔子的民本思想,这也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特点之一。这种思想到孟子之时被发扬得更加充分,成为中国思想史上最灿烂的篇章之一。
  闲话:
   汉代以来,中国历代王朝开始之初,老百姓的负担一般都比较轻,随时间推移,地方官僚豪强对百姓的盘剥加重以及土地兼并,当老百姓难以承受,达到造反是死不造反也是死的地步,王朝就到了灭亡之期。而官僚对百姓的盘剥加重,本身伴随着的就是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减弱。这种情况其实一般在建国达到百年以上就很明显了,往往这个时候,如果出现中兴之臣或中兴之君,削藩,整顿吏治,改革税收政策,帝国的寿命便能进一步延长。
  拓展阅读:
   《说苑·政理篇》 《荀子·富国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