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08月17日
“圆梦中国人”宣讲团成员励志故事

肉孜麦麦提·巴克:一路闯关成专家

  本报记者 李艳艳 整理
   4月26日,早早就到工作岗位的中石油新疆油田重油开发公司的肉孜麦麦提·巴克认真地穿上了自己的工装,戴着安全帽在整装镜前照了照。
   每天这是必须的工作之一。作为采油班长,他希望自己的言行举止都能对得起自己身上的这一身红装。
  把采油井当成自己的一部分
   每天都会提前来上班的他,总是会细心地将当天需要注意的事项写在自己的随身小本子上。
   “今天我们组上的采油井里有几个抽油机需要换皮带了,大家在着手工作前,请一定要确认抽油机处在没有电的状况下,每组必须有个人特定负责这个工作。我们必须要谨记安全第一。今天我们组的小王、阿里木等负责特车的引导工作。你们都要各自负责好自己的片区。再次强调安全第一。祝大家今天一切顺利。”肉孜麦麦提·巴克说完话,大家都纷纷戴上安全帽,检查自己的工具,走向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我们都是采油第一线上的工人,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好各自的工作,而这也是我们的单位所要求的。”肉孜麦麦提·巴克边说边检查自己身上必须要带的工具包。
   这个工具包在肉孜麦麦提·巴克这里是万能的。有手钳、扳手、螺丝、皮带等等,也有小的一个医药包以及其他的。每天巡检所有的采油井时,这些工具都会有大的用处。
   “能自己立刻解决的就一定要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也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汇报到单位里。”这是肉孜麦麦提·巴克每天巡检的时候给自己时常交代的一句话。
   在他的小组里,一共有148口采油井。这些采油井的位置在哪里,哪些组员负责,采油井里的抽油机哪几个有问题,采油量是多少……这些都已经刻画在他的脑海里。
   “148口采油井就是我们组里的工作生命线,我们必须要将它们当成自己的一部分来看待。”肉孜麦麦提·巴克说。
  从不会说汉语到普通话宣讲员
   如此的一个工作状态,让任何人都不会相信曾经刚工作的他还是一个初出茅庐,说汉语学技术都有一些自卑的来自新疆和田偏僻村庄的小伙子。
   “1994年,技校毕业我就走进油田。那个时候专业的汉语对我来说就是天书一样,根本就听不懂,更不要提看了。看着别人都已经进入工作状态,而我却什么都干不了让我觉得特别不服气。不就是汉语吗?我来学!于是我就开始从一年级孩子的汉语入手了。”肉孜麦麦提·巴克想起当时笑了起来。
   石油上需要很多技术上的汉语专业术语,他开始一边跟着老师傅们学一边悄悄地将这些字写到自己的一个小本子里。回到家查字典,问同事,甚至有时候会追着不认识的人讨教,曾经被他骚扰过无数次的同事们也被他感动得经常自己抽时间来帮他学习。不到几年的时间,肉孜麦麦提·巴克如今不仅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最重要的是他也成了一名只要提及就能让人想到的优秀技术工人。汉语八级、克拉玛依第三中学的普通话宣讲员、技术指导师傅对于他来说都已经非常的熟练。
   工作之余,肉孜麦麦提·巴克有很多的时间都会坐在电脑前,将自己巡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用电脑梳理出来,放到自己创建的“红柳石油网”上去供所有的人共享。
  父亲把他的名字刻在屋顶大梁上
   这个网其实是他工作的延伸,更多的也是他希望能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人的一种方式。
   “我们采油一线的工人是需要很多技术支撑才能做好的。一个螺丝拧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定技术,拧不对就会影响整个采油井的运转。所以每次我总是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都梳理出来,放在我的网上,这样所有的工友们都能看到,都能在工作中用到。不仅如此,这里还可以是一个分享新技术的平台,不论谁,只要学到了新技术我们都可以分享互相学习。”肉孜麦麦提·巴克说。
   如今,红柳石油网上有他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和梳理出来的采油岗位可能出现的100多个问题和导致问题的600多种原因;50多万字的民汉对译培训教材以及每次自己最新进修时学习到的新的专业技术。如今这个网站已经有了5000多个注册用户,40多万人次的点击量,全国各地的石油人,不分级别,不分民族,大家都可以尽情地学习、交流、探讨。
   这些年,他获得了众多荣誉,但是一个特殊的荣誉让肉孜麦麦提·巴克最为自豪。作为家里的老大,从参加工作那年开始,他就承担了几个弟弟的学费、生活费,还用了六年多时间,一步一步翻盖了老家的房子。而就在新房建成的那天,父亲亲手把肉孜麦麦提·巴克的名字,刻在了屋顶大梁上……

pplication/j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