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08月21日
首届山西艺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山西好手艺 一个都不少

  本报记者 高朋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高朋
     明式工艺家具、晋绣、器韵青铜、炕围画……当这些极具山西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齐聚一堂时,观展市民直呼看得过瘾。8月18日,“古韵拾遗——首届山西艺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山西工美集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开展,活动现场亮点十足,山西好手艺,一个都不少。
  看
      当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非遗”展厅。一进西展厅,平遥的推光漆家具摆放在醒目位置。大红色的推光漆提盒、鞋柜、情侣桌、梳妆镜既精致又美观,上面的鸳鸯、蝴蝶等图案,古色古香。“古代的洞房就是这么布置的吧?太好看了,比欧式、日式家具好看多了。”大学生小孙看着眼前的山西造家具掏出手机拍个不停。
   工作人员介绍,平遥推光漆器是我国四大名漆器之一,距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平遥推光漆器的生产,分木胎、灰胎、漆工、画工和镶嵌等五道工序,制作工序繁琐、复杂,成品古朴雅致、闪光发亮,绘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耐热防潮,经久耐用。
   “爷爷小时候常听镇子里的木匠师傅说一句话,‘一榆二槐三核桃,柳木家具常用料。’就是说,咱们山西老百姓做家具大多用柴木,很少用硬木的。”81岁的杜庆义说,山西历史上文人商人辈出,富甲一方,很讲究生活质量,因此山西的家具生产水平很高。老人还和儿孙一家四代人来看“非遗”展览,作为周末全家人团聚的主题。杜庆义说,他的曾外孙还不到3岁,他今天特地带孩子来见识山西的“宝贝”。
   看完了晋作明式工艺家具,西展厅的青铜器也格外“吸睛”,100多件青铜器摆放在展台上绵延出去近百米。记者注意到,展出的青铜器既包括历史人物、动物等常见题材,还有十分抽象,令人脑洞大开的作品。
  亮
      “这是煤雕!煤炭还有这用处,这手艺绝了。”在东展厅,煤雕展示台前聚集了不少人。其中,一件煤矿工人题材的煤雕作品备受关注。作品里的煤矿工人戴着安全帽,身穿工作服,肩上搭着毛巾,目光坚毅。
   原来,煤雕是一种新型的工艺品,山西作为煤炭大省,不仅有丰富的煤雕原料,煤雕技术也享誉海内外。尤其是阳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煤雕也成为阳泉的一张“名片”。
   刻花瓷、砂器、吹制玻璃、文涛仿古刀剑……东展厅的“非遗”精品一个接一个。开学上四年级的小朋友王明超伸着脖子,仔细瞅着刻花瓷上的图案,他告诉记者,老师上课讲过平定刻花瓷,没想到看到实物比照片里还好看。平定刻花瓷是采用高岭土,用特殊的烧造工艺,纯手工制作的民间绝活。它以刀代笔,在坯胎未干前刻花,一气呵成。
   最受孩子们喜爱的布老虎也是多种多样,有单头虎、双头虎、四头虎、子母虎等。布老虎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玩具,因为老虎被认为可以驱邪避灾,带来平安吉祥,所以当孩子出生时赠送布老虎就寄予了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人们还认为虎食五毒,所以在端午节时也有送布老虎的习俗,表达了人们驱邪、祛病和祈福的愿望。
  学
      展会上,多位“非遗”传人手把手教市民们绝活。
   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张枝花是位编织达人,她的展台前摆放着中国结、腕带、香囊、绣球等编织品。张枝花说,小时候,和小伙伴往院子里一坐,找根绳子就想着编出点小花样来。母亲织毛衣,剩下的线她就拿去编织,那个年代物资短缺,一小撮毛线可“宝贝”了。
   有孩子想编中国结,张枝花立即教起来。编中国结需要布板、彩线和别针等工具。一开始,用别针把彩线固定在布板上,然后用单线条或双线条来编织,成型以后拆掉别针,用镊子调整。整个过程中,最后的整形最重要。一个小型的中国结,张枝花十多分钟就能做好,围观的孩子和家长都啧啧称奇。
   此外,观展的市民还能跟着大师现场学习剪纸、木版年画、面塑、刺绣、炕围画等技艺。
   此次山西省工艺美术馆共展出4000余件“非遗”精品,活动分为展览、展演和展示三部分。
   展览部分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作明式工艺家具展”“古乐山西·器韵青铜精品展”“三晋窑火瓷器展”“漆彩三晋——推光漆·云雕漆器·螺钿漆器作品联展”等展览。
   展演部分有二胡独奏、唢呐演奏、山西地方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表演,麻笺纸、舀醋等山西民间非遗传承保留项目,“舞动山西·鼓舞三晋”锣鼓表演等山西特色民俗行进表演及舞狮、旱船、背棍、高跷等民俗表演。
   展示部分按照我省八大非遗 “晋字品牌”晋酒、晋醋、晋药、晋艺、晋韵、晋风、晋味、晋茶,采用老街区的表现形式体现我省老手艺老行当,同时邀请我省剪纸、木版年画、面塑、刺绣、炕围画等技艺传承人进行现场展示。活动持续至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