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09月01日

《康熙大帝》亮相首届山西艺术节

天津京剧院再带“文化大奖”进山西
  本报记者 王丽娟
   8月28日、29日,由天津京剧院交流演出的新编京剧《康熙大帝》在山西大剧院演出,这也是本届艺术节首个交流演出剧目。
   新编京剧《康熙大帝》曾在第7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获得好评,2015年,整理加工成剧目《乾坤福寿镜》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资助项目。2016年,《康熙大帝》荣获第15届文华奖“文华大奖”。天津京剧院是如何打造出这部“文华大奖”剧,与山西又有什么样的渊源,本报记者走进《康熙大帝》剧团,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文华大奖”再进山西
   “我带你回家,我带你回家……”一个父亲痛失女儿,但中华的版图归为统一。这就是新编京剧《康熙大帝》的故事。故事取材于康熙皇帝平定葛尔丹叛乱的历史事件,以收复台湾为该剧的背景,以平定葛尔丹为主线。康熙皇帝为实现江山一统的宏图大业,忍痛将爱女兰儿格格远嫁葛尔丹。然而,葛尔丹一再进犯,康熙只得挥师蒙古草原,御驾亲征。康熙获胜,葛尔丹毙命,中华版图归于统一。
   整个剧情高潮迭起,唱腔圆润,演出中既有动听的文戏唱段,也有精彩的武戏展示。尤其康熙的扮演者王平,充分发挥文武兼擅的艺术技艺,通过唱、念表达出康熙对淑妃、兰儿格格的亲情,对国家大义的担当。该剧的武戏场次则展示了康熙“马上皇帝”的风采。
   “这是我们第二次带着‘文华大奖’走进太原。对于山西,我们有着很深的感情。山西是出原创戏剧大省,我们与山西京剧院经常交流互动,这次能再次来到山西,非常高兴,希望把好的剧目带给山西。”天津京剧院党委书记沈岩对 《山西青年报》记者说。
  一导两戏山西上演
   说起这部剧,天津京剧院副院长张正秋拉开了话匣子。
   2012年,《康熙大帝》开始创作,在创作初期,仅剧本就改了8次。说起这部剧的故事,张正秋非常怀念导演谢平安。
   他说,谢导将一生最后的时刻留给了《康熙大帝》。他导演过很多的剧目,天津京剧院就占了两个,一个是《康熙大帝》,另一个是《华子良》。《华子良》曾在山西京剧院上演,场场爆满,受到了山西观众的喜爱。此番带着《康熙大帝》再进山西,也是想把这么好的节目向山西汇报。
   作为导演谢平安,两部剧都呈现着他的想法。尤其《康熙大帝》,在风格的把握上和表演的程度上,场与场之间的切换、音乐的过渡、打击乐的设计,都饱含着谢平安的创意。
   “那时,谢导给我们排练时,都是忍着病痛,最后不得不由夫人陪伴着才能坚持。我们看到了一个老艺术家对于事业的热爱。”张正秋说。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持,这个团队将一个已经在观众心中有多个艺术形象的康熙大帝重新演绎活了,并将一个帝王和一个父亲呈现得有血有肉。
  4年百人全国巡演
   《康熙大帝》首演之后,近四年的时间里,走了全国8个大省。每到一处都得到观众的认可与喝彩。
   “我们始终保持着原创状态,所有的演员都是原班人马。在我们这个团队中,最大的人员70岁,最小的20岁。”张正秋说。
   这是一个100多人的团队,有50个演员,他们要演绎180个角色。为了利用巡演,在创作初期,舞美布景方面做了很大的修改,将大景变为小景,就是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这部艺术精品。
   很多京剧在创新方面就改变了京剧原有的味道,但这部剧,保留着京剧本身的曲拍与唱腔,甚至唱坐念打等方面依然原汁原味。在“练兵”一场中,京剧的经典“翻身”“枪花”以及击鼓欢和“踢辫子”,这些传统文化,就是被老戏迷叫好的地方。
   这部戏由文武老生、京剧名家王平担纲主角。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吕洋饰演淑妃,青京赛金奖获得者王嘉庆饰演葛尔丹,青京赛金奖获得者闫虹羽饰演兰儿格格,所有的演员都是以饱满的情绪、精彩的表演,为观众奉上完美演出。
   “康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方面为了国家着想,一方面又疼惜女儿,但最终为了国家而失去了女儿,从王平的演出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父亲内心的痛苦。”演出结束后,一位戏迷还沉浸于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