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09月20日
时代华章——首届山西艺术节美术作品展解析之《山之风》

充满灵性的五只雉鸡跃然纸上

  本报记者 王丽娟
   “我所构思的国画作品初拟名称为《山之风》,想以工笔敷以色彩。这幅画在我脑海里已经构思许久,也画了很多草图和色稿,经历了一个漫长且痛苦的探索过程,最终定稿并绘制了小幅尺寸的工笔画作品。”9月19日,山西画院画家姚乐洋对《山西青年报》记者说。
   时代华章——首届山西艺术节美术作品展上《山之风》的作者这样解读自己的作品,这也是当代青年画家画作中的代表作品。在此次展览中,共有180幅美术作品呈现,有中国画、油画、版画、综合画等,这一幅是其中的工笔画作品。
  构思源于一张图片
   起初构思这幅画时源于巧合,姚乐洋在搜集的素材中有一张白冠长尾锦鸡的图片,特别的地方在于三五只锦鸡拖着长长的尾巴排成一排回头望向后方,似有神物引起了它们的注意,显得格外精神。锦鸡的一致动作及排列一线极有形势感。当时,一下子就激起了她的灵感和创作欲望,特别是其精神挺翘的长尾巴。
   宋代宫廷画家的设色绢本中常出现锦鸡图,因锦鸡全五德,有吉祥富贵之寓意。而她也借其吉祥美好的意义,并以龟背竹为其背景环境,也因龟为长寿吉祥之物。在现代社会,锦鸡是人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寻常之物,并非皇家御用之神物。宫廷画师绘之以为皇家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而她所绘雉鸡龟背竹是为国家人民祝祷如意太平、和谐吉祥。
  五只雉鸡拟人性
   在此幅画的造型设计上,她并不追求古人工笔画的写实逼真,而是讲求现代性的造型感。在把握对象神韵的基础上,刻求其趣味性。对五只雉鸡的动作稍作调整,强调拟人性,走在第一个的雉鸡低头沉思,似有心事,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不为外物所扰,显得孤独冷傲。排列在其后面的四只雉鸡一致回头驻足凝望,后方有何神物引起了它们关注,抑或只是听到了同伴的呼唤,让人有遐想的空间。几只雉鸡在动态保持一致的基础上,稍作细微的变化和调整,在音乐性的排列下有微妙的动态感,使每只雉鸡都有其性格,也就是所谓的共性中有个性。雉鸡的造型从写实而来,效果趋向装饰。而对龟背竹的描绘上,也不追求传统形式的白描写实效果。在造型上也尽量保持统一,但也讲究龟背竹的翻转穿插、错落有致和前后层次。注重块面的分割和直线的作用,采取平面构成的造型和笔法的排列。
   在此画的构图章法上,是想与传统的构图方法拉开一定的距离,与温和的人文色彩的画面不同,营造现代冷静、利落简炼的形式感,注重块面的分割。她将整幅画分为三个块面,中间为一排雉鸡,上下两块面龟背竹的走势随着雉鸡拖着长尾连成一线的形势随风摇曳。被排列成上下两块面的龟背竹体积并不相同,一大一小,遵循美学原则,使其赋予音乐性的节奏感。
  色彩挑起韵律与节奏
   在此幅画的色彩运用上,她没有采纳传统的设色方法,而是用单纯透明的色彩来描绘物象。剔透的赭石、鹅黄色或纯色渲染,或与墨色掺杂融合勾画。用较重的墨色敷染层次较后的龟背竹叶片,来衬托前面颜色较为透明的叶片,并依据其生长的结构来渲染,一层压着一层,展现层叠丰富的厚重感,烘托出氤氲多韵的朦胧感和随风摇曳的动态感和形式感。对雉鸡的刻画也采用同类淡赭亮黄色,使五只雉鸡在视觉上为一个整体,在色彩与动感上高度统一,并用不同的明暗度、透明度来刻画其丰富微妙的羽毛层次变化,在其长尾的描画上,更要显其羽毛的轻薄感和颜色微妙变化的华丽感。
   对此幅画她有意识强化色彩,始终要保持画面的清、鲜、亮、雅。使色彩与排列的线条一致吻合,颜色与构图形式高度统一,形成强有力的韵律与节奏,这也是她这幅作品所追求的。重复性和套色版画式的叠展,以及对边缘轮廓的归纳整合,使龟背竹展现出一种极端平面化的视觉印象,五只雉鸡处理得略似版画,相近形态相互重叠并进而展开,统一但有微妙的变化。构成因素单纯、重复,但并不机械,力求探索出一种与他人截然不同的叙述方式,营造一种新的视觉体验和新的艺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