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10月24日
临汾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 郑志峰

为观察病情 他常通宵工作

  本报记者 孙梦钊 程锐
   从医20多年来,郑志峰一直以医疗业务为重,以病人的生命健康为重,逐渐成长为值得信赖的医生。外科病人的管理需要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他在工作期间,每年都遇到多个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治疗,使一个又一个病人康复。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构筑山西卫生人才高地。
  经常加班加点
   郑志峰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自小体弱多病,多次的求医用药,使原本不富裕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负担,父亲便自学了按摩推拿给他和妹妹做保健治疗。
   高三的后半学期,奶奶被诊断为晚期胃癌,她发病痛苦的样子,郑志峰记忆犹新,但当时的他束手无策。报考大学志愿时,父亲感慨地说:“最好的职业就是医生、司机、售货员,你就学医。”就这样他听了父亲的意见,报考医学院。
   “在医学院的生活挺好,学校的环境很好,当时也心无杂念只想着读书,现在回忆起来,他们所说的大学三件事我都没有做过,我几乎没有逃过一次课,也经历过通宵自习。生活很单调,但是我很满足。”郑志峰说,当时学习的是临床医学,他慢慢就喜欢上医学。
   从医学院毕业后,郑志峰被分配到医院从事外科临床专业工作,一开始觉得很吃力,他就鼓励自己 “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为了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下班之后,他留在科室读书、查阅资料。
   另外,为了观察病情,他经常迟下班或通宵陪伴病人,处理病情变化。没有手术的时候,他到手术室观看手术,学习前辈们的技术和经验,台下苦练基本功,这给他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其后的工作中,郑志峰始终保持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不管是酷暑严寒还是白天黑夜,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生病不适,只要病人需要或同行召唤,他都随叫随到,加班加点,始终保持着极高的出勤率和饱满的工作热情。
  一心为病人着想
   从医20多年来,郑志峰一直以医疗业务为重,以病人的生命健康为重,逐渐成长为患者值得信赖的医生。外科病人的管理需要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郑志峰在工作期间,每年都遇到多个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治疗,使一个又一个病人康复。
   有一年,郑志峰收治了一个心脏刀刺伤心包填塞的年轻民工,来临汾市打工仅三天,举目无亲,病情危重,急需手术,但病人及工友仅仅凑了2200元,连输血费都不够,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工友不辞而别,患者不仅无人陪护,后来连饭都吃不上,郑志峰和科室的同事们积极联系患者亲友,但无人来陪护缴费,一些病友和同事纷纷说 “不值得救”,“这个患者与家人闹了矛盾,家人不会来陪护缴费。欠了医院这么多钱,最终要扣你工资补齐费用”,但郑志峰觉得“人命大过天”,“钱是小事”,决定立即手术。
   经过手术患者转危为安。术后,郑志峰和一些同志帮他购买了必需的药品和生活物品、营养品,给他付了路费,患者安全出院。
   多年来,郑志峰多次参与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总是冲在第一线,经过数百上千的抢救过程,学会了一套抢救病人的方式和方法,也学会了与患者及时和谐沟通的方式和方法,抢救病人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多年来,未曾和患者及家属发生吵架和不愉快行为,也顺利处理了许多苗头状态的医疗纠纷。
  开展新技术
      郑志峰说,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必须有精湛的医术。为此,从医以来,他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地钻研业务知识,及时了解国内外医学新进展、新动态,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适应医疗市场的需要,郑志峰于2012年开始学习胸腔镜诊治技术,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经过不断学习提高,克服重重困难,在医院率先开展胸腔镜诊治技术,目前胸腔镜手术指征逐渐扩大,已由简单肺大疱切除发展到肺叶切除,食管癌切除,纵隔肿瘤切除,手术时间也大为缩短,手术并发症较普通开放手术明显减少,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高科技的福利。
   业余时间,郑志峰会经常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只要有机会就前往北京、太原等地学习,在学习中,他看到很多知名专家身兼数职,承担着众多课题研究,工作繁忙,但其对工作依然充满热情,无论做什么都一丝不苟。这给了郑志峰很大的触动。
   “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将严格要求自己,不论走多久走多远,都不忘初心。”郑志峰说。
      郑志峰始终保持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
   本报记者 程锐 摄    郑志峰,男,1994年毕业于长治医学院,副主任医师,多次在北京、太原等地进修学习,在心胸外科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食管癌、肺癌、纵隔肿瘤、胸壁肿瘤、胸外伤的诊治及胸腔镜诊治技术。
   出诊时间:每周五全天。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