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11月13日

八义红绿彩瓷器跨越千年重放光彩

  本报记者连永宁
   在今年9月下旬举办的首届长治农合发展博览周上,一组“八义窑红绿彩”瓷器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特别是一位80后画师现场为瓷器绘画时,围观的人更多。画师全神贯注,心中的构图仿佛全凝聚在手中的画笔上,随着笔尖柔畅的描绘,洁白的瓷碗里渐渐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手绘技艺让人赞叹不已。
   说起这长治“八义窑红绿彩”,那可是非同寻常,专家们公认,八义红绿彩瓷是中国瓷器中最为珍稀、美丽的瑰宝。《山西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华》一书中有介绍:“长治八义窑烧制的红绿彩瓷,色泽鲜艳,笔意豪放,充满着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是磁州窑系中的名贵品种,为后世的彩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说,这已是失传多年的传统技艺。令人欣慰的是,目前,这一失传多年的红绿彩技艺得以恢复发扬,使得这一具有千年历史的瑰宝重放光彩。
   2014年5月,八义窑红绿彩被山西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李建平、李国珍二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绿彩)继承人。
  八义窑是发源地
   据史料记载,近千年来,长治八义一直就有“北方瓷都”之称,甚至有“先有八义窑,后有景德镇”的说法。据考证,生产红绿彩的窑址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河南、山东4省,有20余处,其中规模最大、时间最早、成就最高的就是长治的八义窑。
   长治八义窑是山西东南部影响较大的民用瓷窑,以前所见的八义产品多为传世,具体的出处无法确定,陶瓷界习惯称之为磁州窑系产品。199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八义东山村试掘,1998年长治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专门调查,证明了传世的大部分红绿彩瓷烧造于八义窑。长治八义窑址主要分布于长治县八义及周边两三个自然村,这片地域用于烧制瓷器用的高磷土、煤炭、水等资源异常丰富,为千余年前烧瓷工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也成为宋朝时磁州窑系的一处重要产瓷基地。
   现已探明,这里曾拥有瓷窑108座,发现的 “红绿彩”瓷片标本更是不计其数。但由于约在15世纪时已经停止烧制,所以大部分瓷窑已残缺严重,有的甚至已无痕迹。1996年,考古人员在八义村南坡发现了许多宋金时期的烧窑,有装瓷胎的匣钵和烧过的煤灰坑及破损的窑砖等。通过对碎瓷片的初步整理分析,考古人员断定,宋、金、元三个朝代,这里一直烧制着白釉红绿彩瓷和白釉黑花彩瓷。2003年,八义村发现了一个1.5米见方的小型瓷窑,旁边还有大量的瓷器碎片和残次品。专家分析说,这是典型的宋代瓷窑和瓷器碎片。据了解,目前,八义村古窑址区已被民房所压盖,地表上已基本看不到窑址痕迹。
   红绿彩是长治八义窑区别于其他窑口的一种独特的产品,宋金时期,八义窑的红绿彩瓷己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彩瓷,并已大规模生产。八义古瓷窑率先创烧出了一种装饰新颖的红绿彩瓷,是中国五彩瓷器的雏形,开创了中国瓷器史上多彩瓷饰艺术的先河,谱就了釉上彩瓷永恒的经典。曾任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的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在其《古陶瓷鉴真》专著中,评价八义窑烧制的红绿彩是我国最早的多彩瓷器,八义窑是红绿彩瓷器的诞生地和发源地,是世界彩色瓷器的“鼻祖”。
  与景德镇瓷窑的渊源
   在上党地区,民间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北宋时期,长治县的八义瓷窑是当时中国最有名的瓷窑之一,后来金兵南侵,北方的文化也随之南迁,如今名声显赫的景德镇就是八义瓷窑在南方安家落户的结果。此说法是否正确,不敢妄加评论,但在《中国古代瓷器基础知识》中有较为客观的说法是:“彩瓷首创于北方,后来陆续传到景德镇等南方窑厂,景德镇的制瓷工人吸收了北方的工艺技术,并加以综合、改进和提高。”
   在八义镇东山村,记者随村民来到村西一处古宅院,村民叫它“烧瓷城”。据村民介绍,在这座紧锁的院子里,藏着一个八义瓷窑烧造“红绿彩”瓷器与景德镇有关联的古老传说。
   据说,北宋末年,金兀术率兵攻打潞州,闻听八义烧造“红绿彩”瓷器出名,即令窑工为皇宫烧造御用器物。约公元1130年,随着金朝对北方统治的不断加强,为讨好朝廷,潞州地方官要求八义窑工为金朝廷烧造“龙床虎枕”瓷器,几年下来,烧出的虎枕很多,由于色彩搭配协调好看,大都被朝廷、王宫、大臣、地方官等用去。但龙床却屡烧不成,烧出的龙床曲直不均的问题始终难以解决。官府官员嫌窑工无能,气急败坏杀了老窑工,以警示其他窑工。终于有一天,他们发明出窑中“支点法”,即,将龙床瓷胎在窑中支撑平稳再点火,火焰再大,器物也不会变形,龙床终于烧制成功。
   龙床烧好了,但窑工们没有一丝喜悦,因为他们个个饱受了太多的劳顿和悲愤。停火出窑的头天晚上,窑工们偷偷跑到老窑工师傅的坟前祭奠一番,并挖了一个大坑,将烧制好的龙床埋起来,趁着月色南下江西景德镇。
   也许是因为至今没有解开八义窑与景德镇瓷窑的渊源关系,在《中国陶瓷史》有这样一段话:“景德镇的元青花作品是否有北方磁州窑系画工的劳绩,是一个值得注意和探究的问题。”
  瓷器烧造史上的两大突破
   长治八义窑率先创烧的红绿彩瓷,不仅开创了我国瓷器史上多彩装饰的先河,也是釉上彩瓷永恒的经典。央视《国宝档案》这样评价:“红绿彩瓷器的诞生,相当于黑白电视变成彩色电视,是瓷器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创举,红绿彩瓷的出现,将中国乃至世界的瓷器带向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毫无疑问,这是瓷器烧造的一个质的上升,这其间的奥秘自然需要了解一下它的工艺技术。
   据了解,八义红绿彩是釉上彩瓷。首先在本地坩土拉成的较为粗糙的坯胎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再施透明釉后入炉烧成白瓷,白瓷出炉后施红、绿、黄不同颜料,勾画和填涂出边线、鱼、花草、瑞果、鸟、人物、文字、开光等图案,然后二次进炉,在摄氏800度左右的低温下烧成独具特色的八义红绿瓷。其艳丽的色泽、丰富的装饰,一定程度地美化了白瓷制品,是当时窑工对本地粗瓷制品的一种极为有效的修饰,也可以说是瓷器装饰手法的一种创新和尝试。它是金代北方窑场的一大发明,为明清景德镇釉上彩工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八义红绿彩瓷绘画内容主要以百姓常见的花、草、鱼、鸟、文字、人物等为主,其中有鲤鱼、折枝牡丹、瑞果、折枝菊花、鸟、文字、人物故事、开光等,碗盘等器物多采用边线装饰。在配色装饰上,风格独特,以白釉为底色,以红、绿、黄为彩绘主色,在洁白的瓷器上,呈现大红大绿的纹饰,色彩明快、艳丽,绘画古朴、豪放、率意、生动,显现出浓郁的民间韵味。
   据专家认定,八义红绿彩瓷在我国瓷器烧造史上有两大突破,一是工艺上的二元烧制法(也称后加彩),这种烧制法启迪了后来的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浅绛彩瓷的发展;二是开创性地使用了红彩,为后世所烧造的祭红、郎红、胭脂红等瓷器的生产铺平了道路。
  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记者了解到,为挖掘和传承这一民间艺术瑰宝,目前,在八义镇新建了八义窑红绿彩陶瓷文化有限公司。公司在八义窑故窑址的窑底基础上,成功传承和发展了传统红绿彩瓷工艺及文化,把失传多年的红绿彩技艺恢复发扬,使得具有千年历史的红绿彩陶瓷瑰宝重放光彩,先期发展了盘、碗、瓶、枕等器型。该系列瓷器具有极高的欣赏、研究和收藏价值,得到了国内外陶瓷爱好者及收藏家的争先收藏。
   八义窑红绿彩恢复生产技术项目是非常重要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整个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总占地面积60亩,总投资约8000万元,主要包括八义窑文化博物馆、八义窑主题公园、传统瓷窑作坊和现代瓷器生产区等。该项目投入运营后,将实现对古代北方陶瓷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突出八义窑红绿彩在中国陶瓷文化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红绿彩艺术品、陶瓷旅游纪念品生产基地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使之成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