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11月30日

百岁老人赵岐山:家和万事兴

  本报记者 李云霞
     近日,记者探访了运城市盐湖区安邑北街的百岁老人赵岐山。老人刚过了百岁寿辰,虽已期颐之龄,但思维清晰,精神矍铄,行动自如。老人的日常生活由老伴周芙蓉和儿女们照料。子女们这样评价他们的父亲:爱学习,心性淡泊,豁达乐观,待人宽厚。
  坚持学习
   赵岐山文化水平低,自1985年在一单位当门卫后,负责收发报纸的他,开始自学。每天等报纸一送来,他就开始翻阅各类报刊杂志。后来,赵岐山又养成了写心得、做笔记的习惯。直到1995年,快80岁的赵岐山老人辞去了工作。回到家,子女们细致照料,使老人养成的习惯更有序地坚持下来。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后,赵岐山首先做自创的保健操,揉揉眼睛,敲敲头,捏捏穴位,拉拉筋骨。吃完早饭,还到院子里打太极拳,之后开始学习、做笔记。从休息到看新闻,再到锻炼身体,赵岐山有着一套很规律的作息时间,这也是他的长寿秘诀。
   子女们说,父亲最爱看的节目是中央电视台的国际和国内新闻,针对所看的新闻内容老人还要做笔记学习。
   赵岐山还喜欢书法,每天至少一个小时的练习时间。在老人的书桌上,整齐摆放着一本本笔记。翻看笔记,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国家领导人日程、台湾局势等一些国家的大事小情,老人都用小楷字体记录得清清楚楚。只要聊新闻,老人便会变得滔滔不绝。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赵歧山在规律的生活中坚持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记录的笔记有二百多本,完整的书法作品上百幅。
  热心助人
   与赵歧山聊天中得知,老人两岁时失去了母亲,自小在舅舅家长大。回忆当初,老人瞬间老泪纵横。他曾目睹过日本侵略中国的残暴行径,经历过困难时期的艰难岁月,后来靠生产队五年的分红,省吃俭用,才置下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和住房。回想过去,对比现在的幸福生活,老人一直给在场的后辈们强调:“你们生在和平时代,要感到知足,懂得感恩。”
   人只有知足了,才能做到不争不抢,才能学会给予别人。赵歧山几十年如一日,为邻里编写对联也被子女们看到眼里。刚开始,老人自费写近百副对联送给村里人。后来,邻里街坊过意不去,非要付钱,赵歧山只收成本费,继续为村里人服务。
   “父亲要求我们,一定要为人正直,注重与人为善。只要我们都行得正,做得端,他的心情就很愉悦。”子女们说,他们都以父亲的教诲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家人,他们每个人都明事理,辨是非,与邻里和睦相处。
  子孝媳贤
   赵岐山的老伴周芙蓉今年95岁,两位老人结婚80年来,从未红过脸。采访中,赵岐山一直面带笑容,一旁的老伴也在笑着;老人动情处抹起了眼泪,老伴随即也眼圈发红,跟着一起悲伤。赵岐山老人眼睛不花,但耳朵有点背,老伴就把脸颊贴到他耳朵边,当起了传话筒。
   两位老人养育了三子两女,现在已是五世同堂之家。一大家子四十余口人,团结互助,和睦共处。妯娌之间从没产生过矛盾,姊妹之间更不谈论是非。赵岐山和老伴虽然和二儿子一起生活,但其余四个子女每周都轮流照顾他们。
   “父亲吃饭简单,就是粗茶淡饭。”每天的家常便饭主要由两位儿媳妇来做,三儿媳一边说着一边准备着老人的午饭。
   “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我们的儿孙也过得很好。作为儿女,我们现在最大的事情就是集中精力把二老照顾好,让他们以健康的姿态安享晚年。”采访最后,老人的子女们表示,父亲常常提起“家和万事兴”的家风家训,子女们也会很好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