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12月28日
我读弟子规

跟父母好好说话,难吗

  ●田璐 山西青年报编辑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哪个父母不犯错误,但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这个道理谁也懂,可父母管教过于严厉时,子女情绪一上来,感觉自己是全天下最委屈、最不被理解的人。
   记得上初中时,遇到一道物理题,关于方向问题。在与爸爸一番沟通、讨论后,对答案产生了分歧。第二天的物理课上,老师给出的答案证明我是对的。放学回家后,爸爸问了我一个很“深奥”的问题,物理题的答案到底谁对谁错。我当时是“怡吾色 柔吾声”地回答:“您给的答案也对,只是是反方向的。”
   我为什么说是 “深奥”的问题。子曾经曰过,孝,色难。“色难”真的很难,直到现在我身为人母,依旧很难改掉这个毛病。父母有过错时,我们应该小心劝导,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心怀恭敬心。但对大多数子女来说,跟父母好好说话,真难。
   我爸有个“毛病”,每次严厉批评我后,第二天又来安慰我,言下之意都是为我好,让我好好体会父母的用意。
   前段时间我又犯错误了,身份证再有一周过期,我匆匆赶回老家更换。没想到年底来派出所办事的人真多,排队两小时就为了领一张表格。为此,爸爸没少唠叨我,怎么就不能提前行动,还让我反省。
   《弟子规》里说,父母不喜欢的事情,子女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难能可贵。
   前段时间,朋友在工作上有了质的飞跃,立即把远在乡下的父母接过来一起住,让他们享享清福。父母一开始不愿意,怕住得不习惯。结果,不出三天,老两口吵着要回去。原来,老人在朋友家里,被朋友埋怨这个做得不对,那个东西放错了,他们觉得很不自在,确实很不习惯。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对他的照顾是无微不至,有求必应,非常耐心。但当父母老了,到孩子家里,却被孩子挑三拣四,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哪一个父母能习惯。朋友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在行孝的过程中离初衷渐行渐远,忘记对父母劝诫时要有一颗恭敬心。
   一开始劝诫亲友,要先观照到自己的存心,一定是要有一颗为对方好的心,而不是一种控制,你就是要听我的,不听我的就不行。假如我们是这种控制的态度,一种强势的态度,可能会出现反效果。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