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1月24日

大学教授改造思政课 学生秒变“名嘴”

    它像舞台,人人上台当模特扮导游,变着花样“谁不说咱家乡好”;它又像电视台,每周进行校园版“时事开讲”,人人变身时事评论员侃侃而谈……它更是把“老师的思政课”上成受学生欢迎的“我的思政课”的创新表现,提出并实践这些教学方法的,是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詹真荣教授。
  把课堂“变活”
   提起思政课,很多学生第一反应就是“枯燥、难理解、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很多”。在詹老师眼里,思政课不应是老师“剃头担子一头热”,应该变成学生想上、爱上的“我的思政课”。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听课变为主动融入课堂呢?詹老师琢磨起“家乡美”和“时政评论”教学法。“之所以想到这两种,是因为家乡是大家很熟悉的地方,会很有话也很愿意说。时政评论呢,都是些新近发生的热点,大家也比较关心。”詹老师说,摸索中不断改进,反馈还蛮好。
   “告诉你们一个你们所不了解的地方,那是我的家乡!”每次《概论》课堂,詹老师会请几组学生用PPT的形式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家乡,用5分钟展示家乡最美最有特色的一面。“熟悉的地方有情怀,学生们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往往能够把家乡发展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詹老师说。
   来自湖州安吉县的沈同学在这学期“家乡美”教学环节中自豪地向大家介绍起安吉。“我家乡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实现了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沈同学获得了不少掌声。
   “其实在上詹老师的课前,我很少深入思考家乡发展的问题。”沈同学说,在老师的启发下,他做了大量功课,家乡的旧貌新颜和《概论》(全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里看似干巴巴的理论联系起来了,让他豁然开朗。
   “这样的上课方式让上台展示‘家乡美’的我们直观受益,也能够主动思考经济社会发展与课程理论的联系。”沈同学说,这一次的“家乡美”介绍,让他对《概论》课本第八章第五节中“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有了更深刻直观的理解。
  学生成“名嘴”
   “疑似考研泄题事件后,我们不应对这次没有真正泄题‘松口气’,应该要进行反思……”
   “昔日共享单车,今日共享垃圾,投资者们是不是应该反省自己,下次在做投资决策之前勿再盲目跟风了……”
   一件件新鲜出炉的时事热点,一番番麻辣点评,一个个犀利的观点。此时,这不像是个思政课堂,而更像新闻频道的主播台。詹老师说,每次课堂上他都会安排5分钟的时事热点评论,这不仅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还能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詹老师有时候像欣赏得意作品一样听着学生的评论,“在精彩的地方,我会禁不住为秒变‘评论员名嘴’的他们鼓起掌。”
   “家乡美”、“时政评论”教学法让教学内容更加突出生活,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主动性。詹老师说,每到这两个教学环节,课堂气氛会异常活跃。“学生很积极,课后,有些学生依然在我们的微信群、qq群里激烈讨论。这个学期,我的助教在微信群里共整理出了约10万字的《概论》课程交流讨论资料。”詹老师说,学生这么积极,他很知足。
  据《钱江晚报》

IsOffici`